近日,从央视春晚筹备小组传出消息,龙年春晚赵本山还将上台,并极有可能再次搭档宋丹丹。对此,赵本山表示:“目前的精力主要用在拍戏上,春晚的事还没什么具体想法,恐怕要等到12月再说。”而宋丹丹方面更是回应:“不可能再上春晚。” 微语录:虽然赵本山“没空”、宋丹丹“不上”,但显然央视这厢已经顾自筹划得如火如荼了。自从确认李咏的夫人、《非常6+1》制片人哈文执掌春晚“帅印”以来,有关春晚的信息就源源不断:哈文求教张艺谋、哈文拜访赵宝刚……似乎向人们表明了挑战模式化的决心。不过,转来转去,还是回到了老路上——“无山不春晚”。不妨大胆设想一下,没有赵本山的春晚会变成什么样:没了王牌,也许能迫使春晚导演好好动动脑筋,策划出更多好节目吸引观众?对赵本山来说,年年除夕跟全国观众“相约今宵”,是不是连他自己都觉得挺没劲的?而观众呢,当然会有惋惜,但看到春晚这个“植物人”终于“动”了起来,说不定倒多了一点包容和期待。
屹立山西太原东仓巷20年的赖宁烈士雕像,近日忽然从公共视野中消失。8月10日,一些热心居民开始四处寻找雕像下落,还有人把寻“人”启事的帖子发到了网上。原来,赖宁雕像在太原城市环境整治中“碍了事”,在送往学校被拒后,被放置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微语录:因为“无人接收”,存在了20多年的赖宁雕像,以一种无奈的方式退出了时代舞台。而在现代城市的废墟中,在被遗弃的历史里,无处安放的,又岂止一尊雕像?1988年3月13日,年仅14岁的赖宁为了扑灭突发山火,与烈火奋战5小时后不幸遇难。不能否认,按照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赖宁是不能参与救火的,现代教育更需要让孩子懂得用智慧来应对突发事件。但赖宁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足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四个字。赖宁雕像的遭遇,让人联想起大洋彼岸的另一座雕像——小英雄于连。400年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一条小巷内,这尊作撒尿状的小男孩铜像成了布鲁塞尔最著名的景点,人们称其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正是这种执着的守护,说明历史和英雄值得铭记,而雕像存在的意义正在于此。
一部以故宫博物院为主角的闹剧还在继续上演。针对“清宫屏风被水浸泡”的最新传闻,故宫新闻发言人“只是进行常规修复和除尘,并未发生损伤”的表态言犹在耳,而相关媒体却披露,故宫对于此事的解释内外有别:对外宣称“修复除尘”,对内则是“水管破裂”导致屏风被水洇湿。 微语录:从5月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的瞒报门、拍卖门、屏风门、封口门,故宫一次又一次地暴露出了管理漏洞、经营失当、责任懈怠等问题,这与其以往庄重大器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面对公众的指责和舆论的质疑,故宫的迟缓反应显得“老态龙钟”,时至今日,宫门深锁,却拿不出可推敲、可验证的证据。已经回应的,或是归于工作人员责任,或是辩说传闻不实;还没回应的,大概也正在“无所反省”、“无所自责”、“无所追究”的路上。试想,如此傲慢的做派,又怎能对文物存热爱之情、抱敬畏之心?这座古代皇宫里究竟还有多少道隐形的“门”?我们不敢拭目以待,也不想再看——反正情节早已设定,结局都是无奈——这实在是太没创意,太没技术含量了。(吴孟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