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这样一种倾向令人忧虑: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乐于并且善于把上级领导不经意间随意、随性甚至随便说的一些“场面上的话”、“应景式的话”、“拍肩膀”式的话,放大叠加、炫耀张扬。或把它作为“尚方宝剑”,上下挥舞,拿着鸡毛当令箭,拉着大旗作虎皮,借之为自己助威壮胆;或把它作为“护身符”、“通行证”和“成绩单”,往自己脸上“贴金”,借之包装、炒作“秀”自己,作为向组织邀功讨赏、“跑官要官”的筹码和资本;或把它作为“挡箭牌”、“矛”和“盾”,用以搪塞责任,拒绝批评,等等。这种现象被人斥之为变味的“借东风”。 “借东风”原本是指善于借机、借势和借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平常我们所谓借改革的“东风”、政策的“东风”、会议的“东风”,等等,正是这种抓住机遇、趁热打铁、趁势而上、有所作为的体现。然而,变味的“借东风”则不然,它巧妙而圆滑地借他人之口,行“暗度陈仓”之实;借他人之言,做捞取个人名利之“文章”。这种“搭便车拉私货”的“借东风”言行是一种典型的不良习气和不实作风。 变味的“借东风”,是“虚浮夸”思想作风的集中反映。从常理来讲,上级领导有表扬、有赞许,当然是好事,至少说明你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值得欣慰。应该把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作为不断前行的动力,鞭策和激励自己;同时,也应该理性地面对表扬,客观地看待成绩,正确地估价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领导干部似乎不是这样,他们听到一些“场面上的话”、应景式的话和“拍肩膀”式的话便沉不住气,把握不住自己,头脑发热,心理膨胀,生怕“人不知”,昏昏然而飘飘然,急于“借东风”。这种变味的“借东风”,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面子工程”和变样的形象工程,它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虚浮夸”的心态,是名利思想作怪的表现。 谨防变味的“借东风”,关键在于不唯上而唯实,不畏言而畏行。对一个人、一件事,上级领导怎么看、怎么说当然很重要,也很有意义和价值,但是过于或者一味地看重领导有没有、是不是说好,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尺。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名利观,想清楚、弄明白:干工作图什么、留什么?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看什么、算什么?工作干得好与坏、成绩干得大与小,从根本上讲,还是实践说了算、群众说了算。“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干工作不是为了图上级领导说了什么和怎么说的,更不是为了图个人的升迁,而图的是为党立功、造福于民,所以不应把眼睛只盯在领导说什么、怎么说,有没有“批示件”,见没见“内部材料”,而应该看群众之急、之需、之盼和之怨的问题有没有得到切实解决。总之,既要听领导叫行,更要听群众叫好,而且群众叫好才是真正的好。只要做到不唯上而唯实,不畏言而畏行,变味的“借东风”言行就会无利可图、没有市场,就会没有鲜花和掌声。 谨防变味的“借东风”,当然还得提醒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场合上说话也要谨言慎行,涉及评价一件事和一个人时,要注意说“有准备的话、有分寸的话、有选择的话和有分量的话”,切不可信口开河,以免授人以柄,稀里糊涂地被不良者或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徐文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