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车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之际,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对校车产生了强烈需求。一是全国实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一些学校、教学点撤并,上学远成为一些农村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二是城乡学前教育规模迅速增长,低龄儿童、幼儿自理能力差,入园接送问题日益突出。三是城市学校布局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匹配,再加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很多孩子不能就近入学,上学接送问题也很突出。面对这些情况,在一个“汽车猛于虎”的交通环境里,无论是学生自己骑车或坐公交车、家长骑车或开车接送、家长组织包车接送,还是个别学校开通校车,都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农用车、货运车、报废车、拼装车接送,小客车超载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儿童、幼儿每天都会处于危险之中,目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意外伤亡当中最主要的“杀手”。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校车制度,让学生们乘坐结实、规范、安全的校车上下学,是最让人放心的选择。然而所需要的巨额财政投入和对安全责任的担心,成为阻碍校车制度建立的两个“拦路虎”。目前,开通校车的多是一些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对比之下,凸显政府责任的缺位。 2011年,教育部决定在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鸡西市、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六个地区开展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工作。但多数地方政府在校车问题上要么是左右为难,要么是顺其自然。温总理的讲话涉及校车的内容并不多,但很全面,明确了校车工作中政府的安全责任、管理责任、财政责任,实际上是对政府主导建立校车制度提出了思路和要求,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表了态。 建立校车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投入大、情况复杂,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目前,应当从长期着眼、近期着手,既要解决校车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又要避免因噎废食、对中小学生和学前幼儿上下学造成新的不便,为建立统一规范的校车制度做好准备。各地方、各部门应当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安全标准。温家宝总理透露,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要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当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立即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的排查。只要各地按要求认真检查,一段时间内校车安全事故将得到明显遏制。然而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建立保证校车安全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正是出于这一考虑。2010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对专用校车的座椅、安全带、标志和驾驶员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校车安全的立法还是空白,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校车运行得不到有效遏制。正在研究制定的《校车安全条例》,除完善原有的一些规定并上升为法律之外,还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作为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延伸,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确定校车的道路优先权,比如校车使用公交车道、其他车辆避让校车、校车上下学生时禁止贴近超越,等等。二是对现有校车和租用社会车辆进行规范,建立常规性校车检查制度,使校车安全成为地方政府的“高压线”。 第二,落实财政责任,提供经费保障。校车是一项公共服务。温总理表示,做好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当前需要各地对校车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考虑学校布局、学校规模、学生家庭住址、校车运行路线、道路通行条件等因素,按照最基本的校车安全规范核算校车配备和运行所需费用。在此基础上,考虑中东西部、城市与农村、幼儿园与中小学、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特点,分地区制定、分步骤实施校车规划,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建立政府、家庭、学校费用分担机制,鼓励校车捐赠,对经济落后地区、贫困家庭给以较大力度的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校车的财政支出。 第三,明确管理体制,落实监管责任。温总理指出,要明确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恶性事故要依法严肃处理。校车运行的管理、监督是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交通、公安、安监,甚至工商、物价等部门的有效合作。目前,学校提供校车、家长租用社会车辆,或政府提供、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校车等多种方式涉及不同的监管主体,各部门对校车的管理呈现分割状态,职责不够明确、责任无法落实。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和校车规模的增长,必须从中央政府做起,创新治理方式,建立较大区域内社会的校车管理、运营和协调机构,政府要制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加大执法力度,完善问责机制。 第四,创新运行方式,提高利用效率。教育部曾经通过摸底调研匡算出,全国中小学配齐校车的费用需要大约4500亿元,每年运行维护费用超过 1500亿元,而我国去年教育经费总额不过12000多亿元。即便集中配校车的初始投入可以看做是多年来的欠账,但一下子给各级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寻求机制创新。一方面,校车从提供到运行务必因地制宜,无论是完全依赖政府还是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与企业合作的道路,都可以采取政府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多种途径并举的方式。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在校车系统建立及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鉴于农村与城市、城市内部学生家庭居住密集度不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破不同学校之间甚至中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界限,统筹使用一定区域内的校车资源,合理安排运行路线和停靠站点,就能极大提高校车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 总之,办好校车的事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希望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建立起与我国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符合国情的校车制度,使校车成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王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