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为什么学习,得先明白什么是学习。我们经常谈学习,领导讲学习,各级抓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学习”一词这样解释:通过读书、听课、研究、实践等手段获取知识或技能。
《论语》第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史上曾有许多名人对此言做过诠释。譬如,朱熹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其进自不能已也。”由此看,古人对学习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把“学”与“习”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地告知人们:“学”与“习”两者联系统一、不可分割,学是前提,为了习;习是关键,巩固所学,付诸实践。以我之理解与见解,给“学习”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学习,是通过读书看报上网浏览、听课作业练习复习、调查研究思考分析、培养培训实践锻炼、参观旅游考察访问、沟通对话交流辩论、实验论证总结借鉴等方法、手段和途径,以获取知识、信息、方法、技能、经验,以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长才识、提高能力等。
从狭义上说,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多指读书看报;从广义上讲,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团队,乃至人类从事的一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个人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指的就是终生学习。学习与教育,不是小学,也不是高中,更不是大学,是一辈子的事情。同理,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也不外乎学习、实践与创造。那么,一个人,一个组织和团队,一个民族、社会、国家和政党,乃至人类,为什么要学习呢?
学习之目的。孔子把“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作为学习之道。《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里面有这样几句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回答的就是人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一段精辟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大家经常讲“学而不用,学了没用”、“学了不用,等于没学”等话,就是强调学用一致的重要性。
学习之作用。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叫宋真宗,在其作《读书乐》中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好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取年轻漂亮的太太!“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人至今尊奉不变的“真理”!从隋开皇七年(587年),“诸州每年贡士三人”科举之始,至清末废止(1904年);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视乎学习不外乎为了功名利禄!其实不然。曾国藩言:“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林语堂先生说,学习能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我以为,一个人,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工作后继续学习,都是为了增长才知,更好地生活,发展进步,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体现价值。
学习之继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探求总结、实践积累、继承发展而来的。学习继承发展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今人和后人对前人与古人伟大劳动、伟大创造、伟大文明的尊奉,是必尽的社会与历史责任。人类的学习,不外乎两个方面的作用和好处:一是传承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及物质遗产,并以此为基础发扬光大,再实践再创造;二是帮助人们或人类寻求解决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历史证明,学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至关重要,是其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其永葆活力、永立不败之地的强大精神武器,更是其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创造文明的不懈精神追求、历史责任和永恒使命!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解放军报:学以创业推动工作
已是最后一篇
-
解放军报:学以创业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