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 带着阵痛前行
新华社合肥5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周畅)安徽省安庆市殡葬改革引发热议。遇到习俗顽强抵抗的殡葬改革如何推进,成为议论的焦点。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土者,人之所命者也”“入土为安”,这些传统观念在我国民间根深蒂固,护佑着带有农业社会鲜明印记的土葬一路走入现代社会,并成为一些人坚持土葬有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社会在发展,土葬也在变化,如今很多地方的土葬与传统土葬大不相同,不仅坟头用砖石、水泥,而且墓穴内部大量采用砖石装饰。这还能说是土葬吗? 耗费巨资修建坟墓歪风更是触目惊心。东南沿海一些村庄附近的山林坡地上,私自修建的坟墓群工程浩大,豪华墓地造价高达数百万元。如此丧葬不仅吞噬耕地、林地,而且给人“炫富”印象,损害社会和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今又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日趋紧缺的严峻形势,移风易俗、改革殡葬方式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仅是在土葬与其他丧葬方式之间简单地进行选择,而是为了国家发展根基更加牢固、后世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与安庆市一样,一些地方的殡葬改革也在经历阵痛,遭遇着传统习俗的顽强抵制,逃避火化、火化后再入棺乃至激烈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风气习俗靠长期养成,移风易俗也难以一蹴而就。殡葬改革的复杂性既来自传统思想观念转变之难,也来自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需要分类筹划、循序渐进,避免“一阵风”“一刀切”的做法。 人生不过百年,儿女后代孝敬老人,与其在他们死后大修坟墓、铺张祭祀,不如在他们生前好好照顾,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无忧无虑。对于殡葬改革的操作者而言,也需思考如何让改革带着民意的温度,而不是势不两立地强行推进。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电影版《舌尖上的中国》谨防适得其反
已是最后一篇
-
电影版《舌尖上的中国》谨防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王荷月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