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上,北京大学的何怀宏教授在分组论坛发言中阐述了“古代君子的行走之道”,认为春秋时期游士们的奔走,主要有三个目的,一为传布理想道理,谋求和平;二为学习求知;三为亲近自然。比如墨子为了救宋,就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自齐奔楚,日夜兼程,十日到达,终于成功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其脚力之强,令人敬服。 时光转换到今天,我们已很少再有古代游士们这样为道义而急切奔走、为争取和平而施展智慧说服他人的激情与能力,以及幕天席地、用脚丈量和贴近大地的初心与习惯。如果有,那么,在有了更强大的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时代里,中国君子们奔走的脚步,可以到达的地方,就不再是中国大地上的诸侯小国,而应该是环游世界,无远弗届吧?后者,是我的想象,或者说,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一届太湖论坛的主题,是“加强文化软实力互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几个分论坛,关注的分别是在国家、城市、产业和文化传承等不同层面,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引导外界更客观、全面、立体地认识当代中国,了解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乃至多元文化的交流,对于危机重重的世界,注定“是福不是祸”。 “文化软实力”这个西方舶来的名词,终究还是有些太硬太实;最近两年里,经济上逐渐壮大起来的中国人用得多了些、态度也急切了些,有时难免会让人担心,因为一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适得其反。对于某些习惯了文化冲突论、单极世界以及对抗性思维的人来说,弄不好还会得出文化威胁之类的结论。 相比之下,更值得推崇与倡扬的,或许该是“君子之道”与“君子之交”。“君子”称得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关键词,与之相关的大家论述众多,比如“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怀德”,等等。“君子之交”,以道不以利,“淡如水”,却又是殷勤往还、精神上相敬与相亲的。 30年的积累与实绩,让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赢得了认可与瞩目。要将我们视为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可以破解世界发展危机的中华文明价值观正确翻译并传播出去,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多元共存,恐怕需要更长的周期、更高的平台,更多的努力与奔走。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君子之道,是从容不迫,从长计议;是和而不同,周而不比。不要求立时三刻见效,不被周遭时时可闻的哓哓声扰乱心智,相信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和互鉴,终能形成不同国家、种族、文明旗帜之下人民之间的互信与合作——但愿,未来会证明,这将是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更大贡献。(姜泓冰)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低头刷屏与抬头看路
已是最后一篇
-
低头刷屏与抬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