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发表时间:2014-08-06   来源:光明日报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学校的特定性格和气质。一则个性鲜明、恰切允当、具有强大感召力和生命力的校训,一方面在于它生动地传达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风格,另一方面则在于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养料。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魂魄所系,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守护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而《四书五经》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就具有这样的意义。它不仅是为我们民族文化奠基的著作,是塑造我们民族性格和风貌的著作,而且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于我们民族的语言和思想,都具有示以准绳、匡其趋向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很多校训都取材于《四书五经》。如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即取材于《中庸》的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则出自《论语》中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大家熟悉的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则出自《周易》。由于源自于经典,这些校训不仅根扎得深,言近旨远,辞约义丰,文化意蕴深厚,而且借助经典的力量,传播得也广,为人们喜闻乐道,读起来亲切自然。

  也有不少校训出自其他历史文献,同样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了反复的锤炼,语句的凝练生动和意蕴的悠远丰厚也不遑多让。这一类校训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这一校训虽然是启功先生在1996年夏天最早提出来的,但这简短的八个字,可以看作是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厚积薄发,可以看作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教师的誓言。对学与行的强调和追求,是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也是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学和行的一贯强调,结晶出众多形式整齐、简洁明快的句式,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表”“经为人师,行为世范”“经为人师,行为仪表”,等等。南宋时期,高宗赵构为孔子及七十二贤一一制作了赞词,其中关于颜无繇的赞词就有“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这可以看作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的直接渊源。

  总之,我国众多的校训立足于传统,来源于传统,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它们丰沛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正因为根植于传统的沃土,有赖于民族文化的养分,它才得以根深叶茂,弥久常青。同时,这些校训又进一步培植了传统,提炼了传统,以优良的校风为载体,使得传统得以传承下去,并接纳时代的因子,进而更加茁壮。 (徐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项丽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02425&encoding=UTF-8&data=ACAUmQAAAAcAAE5cAAAAAQAq5qCh6K6t5piv5LyY56eA5Lyg57uf5paH5YyW55qE6ZuG5Lit5L2T546wAAAAAAAAAAAAAAAwMC4CFQCEAMJbOLCT8l2ItcVPkck_a0WtogIVAJGdgqNmPtBmiOsSthVHtnuZpN1S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02425&encoding=UTF-8&data=ACAUmQAAAAcAAE5cAAAAAQAq5qCh6K6t5piv5LyY56eA5Lyg57uf5paH5YyW55qE6ZuG5Lit5L2T546wAAAAAAAAAAAAAAAvMC0CFGZSFGqTXbkwr0TLG-5d29f_B5giAhUAgB0AQJHzcrX_9Gy0nwR0-EyRuy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