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的缅怀 庄严的宣示
发表时间:2014-12-14   来源:新华社

——评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重要讲话

    社北京12月13日电(新华社评论员)滚滚长江奔流不息,六朝古都草木枯荣。77载时光荏苒,一段伤痛记忆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一股强大力量在民族心中不断积聚——13日,中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历史与现实于此交汇,中国和世界共此悲恸。“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深沉而坚定的讲话,回荡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空。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对死难同胞的隆重祭奠,是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面对昔日伤痛的深刻思考,是强大的正义力量对军国主义分子的严正警告,更是负责任大国倡导、捍卫世界和平的有力宣示。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国祭之礼缅怀南京大屠杀及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是为了守护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一个不容否认的真相。“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正如公祭鼎上镌刻的铭文,“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对妄图抹杀侵略战争的日本右翼分子的当头棒喝,亦向世界昭告了中国捍卫历史真相的坚定决心。

  守护真相是一种责任,捍卫和平是一种使命。“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光明与黑暗的此消彼长中,历史无数次昭示着一个真理:国弱则民辱,国强则民立。国家之沉沦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同胞付出了血的代价;民族之觉醒又能激发怎样的力量,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最好的答案。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告慰着那些在战火中不幸罹难的同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了伟大梦想而接续奋斗。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和平的深情礼赞,蕴含着中国与世界相处的古老智慧、宏大视野与宽广胸襟。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经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正是这样苦难的历史,这样痛彻心扉的感悟,赋予中国和平发展的坚定意愿以及与世界共筑和平、同享繁荣的美好期待。今天,虽然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对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保持高度警惕、予以坚决反对,是所有爱好和平人们共同的责任。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让历史的记忆化作奋进的力量,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现在,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让我们牢记曾经的苦难,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让战争的阴霾远离人类,让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这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项 丽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44871&encoding=UTF-8&data=ACPHpwAAAAcAAE5cAAAAAQAf5rex5YiH55qE57yF5oCAIOW6hOS4peeahOWuo-ekugAAAAAAAAAAAAAALjAsAhRrWwu3I0EjHyR2YljXlfemYt7ZpwIUXCC3tI5Tc7eDxTyPLRvbnWOikxE.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44871&encoding=UTF-8&data=ACPHpwAAAAcAAE5cAAAAAQAf5rex5YiH55qE57yF5oCAIOW6hOS4peeahOWuo-ekugAAAAAAAAAAAAAALjAsAhRZBEvVI8rWNiTktHCLHdh0wzvh7wIUXoS45LMrByAMYJQ4TbHlwS6wWdU.&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