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档原创真人秀引发的思考 当不同题材的综艺节目抢占眼球,当各种豪华光鲜的真人秀席卷荧屏,浙江卫视每周四晚播出的《这就是生活》无疑是一个“异类”。 5位演员嘉宾,总共只能携带20件物品,要在12天的时间里,完全抛弃平日的生活方式,回归最为简约原始的生活状态,达成“既成功生存,又获得精神愉悦”的双重任务。 这档倡导回归简单生活的原创电视节目,开播以来引发了热议和深思:生活是什么?生活为了什么?生活可以“断舍离”吗? 由物质转向内心 抛开十几公斤重的大行李和户外装备,没有高科技,没有化妆品,没有玩具熊,身处物质的“荒原”,有的只是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节目中,5位演员和每期一位的飞行嘉宾在节目中前往中国不同的地区,体验当地的乡土文化和传统生活,用自己的劳作换取食物。 演员们首先面临选择:什么是必需品?对每个人来说,当你不得不留下或者放弃一些物品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生活重心和生存需求的再次评估。有人认为,已经成为肢体延伸和信息获取主要渠道的手机必不可少,有人则会作出适于野外生存的实用选择。而使用在任务环境中本身就存在的物品则不受限制,这些物品都是当地最常见的生活必需品。 “节目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对物品的使用,而是希望通过对过往生活的扬弃,体会生活的真相和本质。”节目承制方上海千足文化的制作团队介绍,《这就是生活》的诞生与《断舍离》一书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什么物质愈加丰富,我们却愈加不快乐?”这一追问引发了节目最初的灵感,也为节目模式定下基调——切断苦恼的根源,便要从物质上下手。 从场景选择到任务设置,节目以“极简”贯之,每位嘉宾都在其中经历一场彻头彻尾的“断舍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常江认为,《这就是生活》将重点置于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议题——“人的自我救赎”。看似剑走偏锋,实则直击要害。 真人秀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更多的人群。在常江看来,节目之所以拥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就在于它的价值倡导——将感知的触角从“他人”转向内心,在主题设定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倡导“极简”美学 一档没有大投入和豪华阵容的“反市场”的原创制作能否被接受?节目制作团队坦言,在筹备和讨论期间,市场竞争的压力,一直悬在节目组头上。 相比动辄上亿元的节目制作费用,《这就是生活》由于节目制作模式和价值主张的原因,与众多电视节目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巨资投入的压力,没有引进模式的条框限制,也使得这档原创节目模式能够更加灵活,赋予了制作团队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这就是生活》的拍摄过程中,制作方按照美剧《Lost》等优秀的海外节目和影视剧经验,设计“孤岛”环境体验极简生活。从内容上,节目深入中国乡土生活的实际,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传媒大学讲师刘俊认为,《这就是生活》之所以能够成为综艺大战中极具特点的一极,正是因为这档节目从创意之初,便带有强烈的为当今时代、中国社会“定制”的原创态度。 主动设置议题,坚持原创导向,传递生活价值,倡导生活方式,使得这档原创真人秀有条件在荧屏上刮起“极简风”,引导观众从物质生活中反观自省。尽管这样的表达还不够纯熟,有赖进一步打磨,但作为一档有着独特价值追求的电视节目,这样的原创努力无疑是值得关注的。 “我们将生活的多少意义错付于日益精密烦琐的外物,反而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变成了真正的荒原。丢掉不必要的负累,回归真正质朴、本真的生活,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合一,当是这档热播节目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常江说。(记者 颜维琦)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遵义会议光芒不熄:红色文化构筑贵州“精神高地”
已是最后一篇
-
遵义会议光芒不熄:红色文化构筑贵州“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