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报告中指出,有的地方对美甲从业人员也设有资格,而且分为五级,“这种资质评价,本来应由市场去认可。政府监管应该重点放在医疗美容方面,真正去管一管那些伤天害理的‘假美容’案件。”(9月17日《羊城晚报》)
从怒斥“证明你妈是你妈”,到斥责“五级美甲师”,这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样的场合,来点名一个具体的不合理证明或是职业资格认证。诸如美甲师这般普通的市场化职业居然也要由政府来进行职业资格的认定,且还细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的不合理乃至荒谬意味,应该不至于要在总理点名后才能被发现。
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认定,是近年来政府推行简政放权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7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在去年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注册电子贸易师等62项职业资格。并且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此前人社部也已明确要求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要率先取消。
那么像美甲师这样的地方认证“项目”到底还有多少?为何要等到总理来点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全国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已多达1000多种,而专家估算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考试产业链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亿元。如此规模的职业资格考试产业链显然对相关改革构成了现实阻力。
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认定阻碍了正常的市场发展,增大了畸形的考证市场,也令政府部门的监管者角色难以尽快归位。相关改革的意图和精神国务院已反复强调,但在落实上,仍时不时出现极其荒谬的“该放不放”现象被总理点名,无疑说明力度还有待加大,部门和地方的改革主动性还应该加强。事实上,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中央层面作出改革方向上的指示,而具体落实,最需要的还是各地的自主作为。毕竟,完全由上面来“推着走”,既难免“挂一漏万”,也很难实现“举一反三”,改革的突破和成效有限。
诚如总理所言,“诸如‘五级美甲师’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不仅是指职业资格认定,更可以指涉所有领域的改革。有鉴于此,为了防止改革落实上的懈怠和被动,有必要适时调整改革的激励机制,同时明确具体改革的行动时间表,以倒逼各方的改革能动性,特别是对于民众反映强烈,又迟迟未能作出回应的事项,应给予一定的问责。(朱昌俊)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监介”的“闺土”
已是最后一篇
-
“监介”的“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