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新华社评论员)“如果把‘新常态’简单当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时髦词汇,那你就错了”,一家英国媒体曾对中国经济做出如下判断,“中国正主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一个增长稍缓但质量过硬的繁荣社会。”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方兴未艾,向外界发出清晰而明确的信号:中国经济尚有巨大发展空间,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中国经济的潜力在此,底气在此,信心在此。
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经济转型更加复杂,原有的很多做法和办法不再适用。“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局大势的透彻认识和坚定信念,引领改革进程全面提速,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探索新途径、拓展新空间。
在江西,农户王三件今年为扩大葡萄园种植规模申请“财政惠农信贷通”40万元贷款,不到5天即拨付到账。创业大潮中,这样的个案越来越多。大力破解融资难的背后,正是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从国企改革到科技体制改革,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到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方案接连出台,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触动之深前所未有。此外,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发力,不但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给创业者带来真金白银的红利,更展现出决策层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明确目标:清除市场主体的束缚和羁绊,培育经济创新土壤,让中国经济潜力充分释放。
中国潜力,因“自下而上”的创业热情空前激发。如果说简政放权是宏观层面的改革,那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一场微观层面的变革,让整个社会放开手脚、迸发活力。“高手在民间,众智成大事。”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创造力,是当下中国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和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激发和调动全体劳动者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助推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从“精英”走向“草根”。简化审批、清除壁垒的“减法”与拓展市场空间、创业天地的“加法”,给想创新能创新的人们提供了宽广的实践舞台,为市场新生力量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8.5%和44.6%,充分显示了改革的作用和市场的活力。“互联网+”行动不断推进,从金融业到出租车,再到中介服务,众多行业借互联网“风口”纷纷起飞。多位全球资深品牌和营销专家表示,放眼全球,“中国已站在数字化发展的前沿”。实践表明,一旦顶层设计与大众首创精神深度融合,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就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潜力,因扩大开放的脚步得以不断释放。开放倒逼改革,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既要加大力度深化内部各项改革,对“险滩”“硬骨头”实施正面攻坚,也迫切需要通过更大力度、更宽领域的开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雏形初具,吸收外资聚集效应明显,高铁、核电等成为高端装备出海的“排头兵”,跨境电商合作蓬勃发展,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达成自贸区协定,一张张得来不易的成绩单累积起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新优势;《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描绘发展蓝图,提供了体制机制的有力支撑。“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世界经济新的历史转折,面对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的巨大变化,只有主动作为、乘势而上,使中国经济更深融入全球经济,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在合作共赢中挖掘潜力、驱动增长。
曾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如今,我们再次行至发展的十字路口,改革依然是实现“惊险一跃”的关键之举,也是激发中国潜力、续写中国传奇的最大红利,“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历史已经证明,只要勇于担当、坚韧稳健,无论什么暗礁密布的险滩也无法阻挡中国巨轮的航程;只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在挑战中焕发生机,不断展现光明前景,带给世界新的惊喜。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政府简政放权 企业借机涨价
已是最后一篇
-
政府简政放权 企业借机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