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是我们时代绕不开的话题。无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责任懈怠、行为失范,还是过分自私、内心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都可以归结为“过分指向物质的失衡性发展”,换言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物质利益,而忽略了对传统道德精髓、优良精神的继承,再加上社会多元化和个性化价值的冲击,就容易形成公德发展的“沙尘暴倾向”和“雾霾化倾向”。
一辆车,要有双轮;一只鸟,要有双翼,才能得到和谐飞跃。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崇高的人格理想和公共理想——君子人格,疗愈和化解这种公德雾霾。
君子气象、君子情操,是儒家文化精华,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华道德文化精华。从2000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到今天的现代化时代,社会在变化,具体的道德规范不断推陈出新,但君子人格已经沉淀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管中,成为一种“价值的定格”,不断释放着夺目的光彩,发挥着无形而至关重要的道德引领、价值引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君子人格强调担当。当下的各种社会发展,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当然不错,却不能丢失了君子之责任。比如食品行业的从业者,谋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安全担当融合到生产细节中;再比如我们在公共场合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应该将对道德环境的维护与承担,担在肩上。每个个体有担当,全社会才能不断走向完善和俊美。
君子人格还意味着安静、恬淡、独立、处之不动。如果君子人格成为更多人的精神信仰,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遭遇的“不良”与“不和谐”,也就能得到有效避免。比如,只要我们时刻将对老人的尊重放到最高处,哪怕承受一定风险,也要扶起摔倒的老人,“彭宇式后遗症”必将得以杜绝。
君子文化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道德难题,但是,它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耻,以及“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等道德规范,却能塑造出善于自律、勇于纠错、服膺良知的健全人格。这对于社会的空气净化、人心的纯美,都是积极的推动。注重内美、内善、内真的中华君子文化,将不断释放出独特的魅力。
社会上总有一种论调,认为君子文化已经过时了。这实在是一种短视。任何发展包括公共道德发展,立足于当下的同时,更要由此上溯,继承传统道德精华和文化精华,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方面努力作为。否则,割断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放弃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继承,注定会造成“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和道德药方,弘扬君子文化、培育君子之风、倡行君子之道,为推动社会公德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刘克梅)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故事 就是最好的年货
已是最后一篇
-
故事 就是最好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