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为什么老实了
不接电话、东躲西藏、拒不开门、撕毁法院公告……“老赖”们花样百出的表演,这次采访中一次都没有遇到。
是什么原因让“老赖”对法院执行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一位“老赖”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你们今天一下子来这么多人,还有记者,跑到我的店里,老板看到了怎么想啊?周围的邻居怎么想啊?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怕法官怕记者,折射出执行难的深刻社会背景——“‘老赖’可耻”的舆论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民工拿不到血汗钱不敢回家过年,而拖欠工资的老板却享受着奢靡生活;交通事故受害者亟须赔偿款救命,肇事者却逃之夭夭。“借钱的求着欠钱的”,这并非是句玩笑话,而是真实的现状。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将“老赖”公之于众,并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不准坐飞机、乘高铁,不准开公司、办贷款、高消费。
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目的就是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解决长期存在的“执行难”问题。
采访中,一位执行法官说得好:“只有形成‘老赖’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老赖’才会真的绝迹。”(正 泽)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挂职须防“三不管”
已是最后一篇
-
挂职须防“三不管”
责任编辑:朱 波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