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物 更要重礼
发表时间:2017-02-1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是礼仪大国,礼俗文化发达。虽然当代日常生活中对礼仪形式的讲究较之传统社会明显减弱,但无论乡村还是城市,在传统节日与人生仪式上,礼仪文化仍然得到传承与发展。在中国民间社会,人们相互联结的礼仪文化被俗称为“人情”,赶人情、送人情、还人情,是民俗社会团结凝聚的基本方式,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形态。

  人情是一种礼仪,其载体大多是礼物。特别是在传统节庆期间,节日礼物的相互馈赠活动尤其活跃。年礼的馈赠在家庭、社会等相关群体中进行,它基本遵循年俗传统的法则,表达方式大概有三类:

  第一类是对家庭长辈的探望,包括辞年礼与拜年礼,给长者的礼物一般是营养食品、衣服与红包,礼物的轻重与受礼人关系的亲疏、馈赠者经济实力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这里礼义人情与物质分量是并重的。

  第二类是平辈之间亲友的相互拜访,年礼相对自由随意,多为酒、食品以及给幼辈的压岁钱等,属于伴手礼性质,这里更多的是礼仪人情的表达,礼的物质属性居次要位置。

  第三类是特殊的救济性看望与拜访。年节是全民的节日,也是一个关爱弱势群体的特别节日,亲友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战友之间都会借这一时机,主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实用性的年礼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生活支持。

  礼物不是一般的物品,它首先属于礼仪文化范围,礼物是礼仪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物质载体,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因此礼物的第一位属性是文化,是家庭与社会相互尊重、关怀的特定人情表达方式;其次,礼物作为物品,又有着具有实际使用或享用的物质属性,它是伴随着探望行为与问候话语的物质馈赠,具有实际生活辅助价值,礼物的轻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亲友关系的远近。我们提倡在年节期间,多一些敬老扶幼、亲友互动的礼物表达,更提倡在传统佳节中对弱势、贫困人士的救济性馈赠。

  当下,很多人对“礼物”的理解和表达更注重其物质属性,追逐功利性的利益目标,因此进行相互攀比、甚至竞赛式的馈赠,让年节相互关爱的温情,畸变为人情负担,甚至蜕变为陋俗。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予以抵制与批评,并采取相应的民俗矫正措施,让礼物作为传承礼仪文化的物质载体,回归礼仪文化的初心。

  礼物的社会流动是情感的流动,更是文化的流动,我们爱物,更要重礼。(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网友眼中的好礼物

  节日送礼送心意,烘托气氛。什么样的礼物最贴心?用心的礼物最贴心。遏制奢侈风,倡导淳朴民风。
  ——网友 wbaj01
  节日送礼真的很费神,不过是想到哪里就送什么礼物罢了,传统也好,新观念也罢,礼轻情义重嘛。
  ——网友金西瓜
  “礼”要送得有善、有德、有用。如果用送礼来行贿办事,则有恶、有失、有怯,后遗症很多。
  ——网友ssnj
  民间送礼随民意,关键要狠刹官场送礼风,否则腐败依然。
  ——网友海叟
  正常的春节送礼也是古老文明的传承,应该突出它的文化内涵。
  ——网友李成文
  礼节不可少,礼物不可奢,情意不在礼物多少,廉洁朴实才是美德!
  ——网友周兴发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救济礼。时代变迁,我希望“礼物质”变迁为“礼精神”,秉承救济精神并开启新的“礼尚往来”!
  ——网友荣耻鉴定师
  送礼不求回报,受礼传承爱心,应限定在家庭范围内,社会不宜。社会上应以建立清正廉洁的风气为准则。
  ——网友挂挂机及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钰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49331&encoding=UTF-8&data=AD3JswAAAAcAAE5cAAAAAQAT54ix54mpIOabtOimgemHjeekvAAAAAAAAAAAAAAALzAtAhQ9Qi641wdruxI6F-JQPAFYPVlxQwIVAJIwemhoa04zzG483fc-ZeZAfVwf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49331&encoding=UTF-8&data=AD3JswAAAAcAAE5cAAAAAQAT54ix54mpIOabtOimgemHjeekvAAAAAAAAAAAAAAALzAtAhRLi0nIbka0F6r_Xp_CDuDi8HcwVAIVAJVQ1U31w6G-VbnImWEdAVujCYp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