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张陆祺:读研三年 志愿服务3000小时
发表时间:2019-07-19来源:广州日报
从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到公益项目的组织者,从公益理念的传播者到公益模式的探索者,“公益达人”张陆祺志愿服务累计近3000小时,书写了属于时代的青春故事。

张陆祺毕业照。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7月,张陆祺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这位国际翻译学院2017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曾参加学校研究生支教团,赴林芝支教一年;作为“蓝信封”通信大使,与山区孩子坚持通信两年,温暖远方的心灵;她还打造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唯一一支研究生志愿者队。

  从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到公益项目的组织者,从公益理念的传播者到公益模式的探索者,“公益达人”张陆祺志愿服务累计近3000小时,书写了属于时代的青春故事。

  为藏区孩子描绘外面的世界

  5月27日,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后的第三天,张陆祺的朋友圈定位中出现了久违的“林芝·林芝市第一中学”,她到那里参加高三年级誓师大会,为即将奔赴高考战场的学生们送去祝福和鼓励。很多人把这当成她的毕业旅行,她却说,自己只是回家看看。在她心里,林芝就是另一个家。

  2016年7月,张陆祺和中山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8名队友踏上了从广州开往西藏的列车,前往林芝市第一中学。未来的一年,她将会在这里成为一名高一英语老师。

  从一名“教室、宿舍、食堂”的高校在读学生,到站上三尺讲台变身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先生”,身份的转换并非水到渠成。在谈到支教过程时,张陆祺说,自己哭过很多次,但从没想过放弃。去之前,尽管做了很多心理准备,但是,第一节课还是令她感到失落和挫败,学生英语基础的薄弱和兴趣的缺失都超乎她的想象。挫败过后,她开始慢慢改变教学模式,尝试每堂课只讲20~25分钟知识点,剩下的时间用来分享“小张老师故事会”,为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用自己的热情去鼓励孩子们,也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英语。她所教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总是位居年级第一和第二名,孩子们也会时常给她些惊喜和类似于“老师好好吃饭,不然我就不学英语了”的“小威胁”。这个过程中那些细小而温暖的瞬间,让她坚持下来并享受其中。更令张陆祺骄傲的是,她在陪伴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成熟和蝶变,学生身上的不屈与坚毅,传递善意后收获的感谢和拥抱,也在不知不觉地温暖着她和伙伴们的心灵。

  付出总有收获。服务期间她带领所在团队整合爱心善款、社会资源超过300万元,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三项银奖,一项铜奖,其所在的林芝分队被授予“优秀支教团”称号,她个人被评为“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西藏自治区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林芝市第一中学优秀共产党员”。

  个人志愿服务累计3000小时

  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后,2017年8月,张陆祺返回中山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习,但公益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愿意带动更多青年人在志愿服务中创造青春精彩。

  作为国际翻译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她打造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唯一一支研究生志愿者队,吸纳六个学院近40名研究生助力珠海市教育系统“逐梦100”团建项目,参与珠海市大型论坛会议志愿服务;担任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她参与筹办第四届“情义两地行 聚焦大湾区”粤港青年志愿服务合作营,搭建两地青年交流学习、互助成长平台。

  张陆祺的大学学习生活轨迹,是一个逐渐从单纯的公益活动参与者,变身为志愿服务工作组织者的蝶变过程。

  她先后作为第一学生负责人组织珠海校区第五届创先争优公益社会实践活动,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珠海站)和首届珠海WTA超级精英赛志愿服务工作。从覆盖高新区39个社区、学校、医院,累计招募志愿者近四千人次,公益时长累计52000小时的社区服务,到带领十三个院系、累计297名志愿者始终奋战前线,保障比赛顺利进行的全新尝试,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同龄伙伴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相同的乐趣和成长。她自己志愿服务时长也累计近3000小时。

  大学生活的多样选择和中山大学的公益氛围,让她开始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和历练。本科期间,张陆祺的公益足迹覆盖大型赛事、扶贫助学、社区服务等各方面。作为蓝信封通信大使,与山区孩子坚持通信两年,为年轻的心灵送去温暖;发挥外语学科专业优势,走上街头审校英文标识,受到珠海创文办感谢表彰;参与“三下乡”暑期实践,深入乡村基层调研,传递青年学生的青春能量。

  “做公益好像是件会‘上瘾’的事情,会在付出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但当公益经历不断累积,张陆祺发现这句话的表述其实并无完全。与“蓝信封”的受助学生通信到第四封时,女孩在信中这样写:“姐姐,感谢你一直帮我解答各种问题,但请问你能让我也帮帮你吗?”这句话对“公益新人”张陆祺来说触动颇深,“志愿服务本身更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真心才能‘解锁’公益特有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2017年8月,张陆祺再次与“蓝信封”携手,以曾经“通信大使”的身份参与到《蓝信封留守儿童心理陪伴项目》的“互联网+”模式探索中,并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成长组银奖、全国总决赛银奖,这一次,她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公益”的力量。(记者 徐静 通讯员 陈诗诗)

责任编辑:贺子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