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古籍数字化的窘境与生机
发表时间:2011-11-07   来源:光明日报

——第三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看做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手段。推进古籍数字化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期刊出的两篇古籍数字化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古籍数字化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困难。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给予古籍数字化工作以更多的关注。

  数字化是一场巨大的革命,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每个领域几乎都被卷入其中,即便是甘守寂寞的古籍,也概莫能外。20世纪70年代末古籍数字化最早开始于的美国;80年代,港台地区探路于前;90年代,中国继踵于后。进入21世纪,古籍数字化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发展之迅猛超乎意料。

  然而近两年,古籍数字化的步伐却有所放缓,呈现瓶颈效应,又仿佛一只即将破茧的蝴蝶,在静静积蓄力量。

  金秋时节,50余家学术及出版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从海内外各个角落齐聚北京,第三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如约举行。古籍数字化突破瓶颈,期待同业者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会上,新观点、新思想的碰撞,新技术、新成果的涌现,无不呼应着古籍数字化前进的步伐。

  窘 境

  人人都羡慕阳光下蝴蝶的美丽,又有谁知道黑暗中蜕变的痛苦滋味。

  (一)标准之争——标准缺乏,各自成理

  会议伊始,原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许逸民便把一个大家最关切的问题提了出来——汉字简繁转换问题。如何处理转换过程中的异体字,是所有古籍整理者都望而生畏的难关,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全文检索,更会引发学术争议。繁体字正字表至今尚无国家标准,致使同一字在古籍出版物和数据库中出现不同字形,如“為”和“爲”,“劍”和“劒”,孰正孰异,莫衷一是,天下扰攘,乱相遂生。

  当前最迫切需要的便是建立古籍数字化的国家标准,奈何主管部门碍于诸般顾虑,始终未能着手制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感慨: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民间的积极性非常高,不断有学者呼吁建立国家标准;或退而求其次,先由民间建立通用标准,再得到国家认定也可。但如果这套民间标准真的推出,国家是否会予以认定,他对此深表怀疑。

  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研究员形容当前中国大陆的古籍数字化现状为“春秋战国,群雄割据”。上世纪90年代古籍数字化在中国刚兴起之际,政府未能及时介入,徒然错失先机,如今争霸局面已成,再想统一,为时晚矣!

责任编辑:刘 琼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77785&encoding=UTF-8&data=AAXDuQAAAAcAAB7oAAAAAQAw56C06Iyn5oiQ6J2277ya5Y-k57GN5pWw5a2X5YyW55qE56qY5aKD5LiO55Sf5py6AAAAAAAAAAAAAAAuMCwCFAEi3tg6RHt1MRjAIwJTpvA9otMSAhRMIYYQkYT_WBCfQGsLeyxHaim93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77785&encoding=UTF-8&data=AAXDuQAAAAcAAB7oAAAAAQAw56C06Iyn5oiQ6J2277ya5Y-k57GN5pWw5a2X5YyW55qE56qY5aKD5LiO55Sf5py6AAAAAAAAAAAAAAAuMCwCFCYqltEqED8-n4YNc7U0zjSvI5sSAhQnkO_iwdZ8cDMdn5x0Ff3XAtQym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