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诸佛庵镇大干涧村村民张健在账本上重重勾去一笔欠账后,倚门轻舒一口气。“到今天为止还了30万了,快了!”镜头前,这位农民显得朴实无华,但他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近日,中央电视台驻安徽记者站一行5人到霍山实地采访张健的感人事迹,并播发在2014年3月23日《新闻直播间》栏目。张健是谁?他又有哪些故事,感动了全社会?
(视频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1.手足情深:弟弟突发“障碍性贫血”哥哥借钱捐髓救治
张健、张伟出生在霍山诸佛庵镇大干涧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当地农民,张健是1980年出生,比弟弟张伟大两岁,一家4口的生活虽然清贫,可兄弟俩自小感情就非常好,用其母亲程理霞的话说:“兄弟俩从小上学一阵来一阵去,长大后也互相帮衬,从没有红过脸。”2004年,弟弟张伟从霍山职高毕业后便到温州打工,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朴实,从机修工做到茶叶销售主管,并在温州娶妻生子。哥哥张健高中毕业后,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在家乡做机械修理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安、祥和。 老父亲与张健在加工厂劳动。(资料图片来源:六安新闻网) 40多天过去了,张健一直守在床边照顾张伟,可弟弟依然高烧不退,医药费用也已花去12万元,由于人生地不熟,向亲戚朋友们借的钱都已经花光,焦急万分的张健,打电话咨询了在安徽省立医院工作的家乡人,家乡医生告诉他药物治疗不行,就做骨髓移植,最好是同胞兄弟姐妹来配型,这样手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张健想也没想地说:“我是他哥,我来配型!” 2.替弟还债50万:这钱是亲友们的一份份情谊,要一笔笔地还上
从发病到去世,只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这期间的煎熬却换来绝望,张健几乎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更要命的是,张伟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大半年的治疗费用前后共用了52万元,这52万元巨债,对于张家来说,犹如泰山压顶。 “中国好人”张健在核对欠账账本。 为早日还清弟弟的债务,张健起早贪黑,绞尽脑汁,做过机械修理,最后与朋友合伙办起了毛竹加工厂,开始了边创业、边还债之路。 张健和爱人孙守群在茶园忙碌。 “有时是拆东墙补西墙,有的亲戚朋友急等着用钱,我就从其他人那儿先借钱还上。这些年除了保障家人的日常开销,其他的收入全都还账了。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家庭和睦、相互帮助。日子虽然难,但我是家里老大,就应该有老大的样子,虽然弟弟不在了,但借的钱一定要还,我现在还年轻,哪怕是10年、20年,也一定得把钱还上。”眼前的张健,眼镜后透着温和却又坚定的目光,虽然貌似文弱书生,内心却非常坚毅。 3.无怨无悔:为抚养侄子放弃生育二胎机会
若是没有这样的变故,张健一家的生活在当地应该还是不错的,6间平房一字排开,夫妻恩爱,儿女孝顺,子孙绕膝。而现在,一家人的生活从小康标准到负债累累。日子虽然艰难,但一家人之间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儿子对父母的孝敬体贴,还有妻子孙守群的无怨无悔,默默付出,让这一切的艰难都变得温暖有力。 夫妇二人给孩子辅导作业。 “大伯大伯,快把你手机给我玩玩。”张传锋一边抱着张健,一边撒娇。“孩子从5个月的时候就跟你们了,现在应该叫你们爸爸妈妈吧!”记者不禁问道。“没有,这么些年,我们经常把孩子父母的结婚照片拿出来给他看,告诉孩子那才是他的爸爸妈妈,我们做大伯大妈的,不愿抹掉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印象,不想让孩子忘了自己的父母,也希望弟弟的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告慰。”孙守群用手捂住了眼睛,颤抖地说,这话朴实、简单,却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姐弟俩很亲密。(资料图片来源:六安新闻网) 这样的一个家庭,父母年迈体弱,孩子又正是花钱上学的时候,若是没有妻子孙守群的默默付出作为坚强后盾,张健的漫漫还债路将增加更多的后顾之忧。记者问孙守群,这么多年来是什么支撑着你走过来的?孙守群虽然眼睛含着泪,却微笑着说:“生活再苦再累,只要一家人都在一起,都好好的,就行了!老小生病之后,很多亲戚朋友都在付出。”这个外表温婉的女人身上有种说不出的精神,有温柔,也有韧性,而这韧性就是她一次次作抉择时的姿态。 是的,纯粹、朴实的张健,坚强、善良的孙守群,他们用最执着、最博大、最纯洁的爱践行着五千年中华传统家文化,也用最坚强、最隐忍、最善良的心灵撑起了一个多难的家庭。我们也祝愿这个家庭,走过艰难,眼前一片光明。 道德点评:
对亲人有情义,对社会有信义。虽然张健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一员,但通过媒体报道,“信义哥”的形象已立于纸上。还债50万,照顾侄儿,张健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将自己的幸福“打折”。在他身上,我们不仅因故事而感动,更能读出了“诚信”二字的重量。
(责任编辑:卢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