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241445118491.jpg
张昆林
放弃公务员身份坚守水源库区 只为300万人的清泉
在黑龙江有这样一名环保卫士,他为了城中300万人口的水源地能永续利用,不惜用生命的代价诠释着对百姓的责任,他叫张昆林。因为他的执着和辛勤奔波,当地村屯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政府对林业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这些都为保护水源地起到了巨大作用。他写下的《关于磨盘山饮用水源地汇水区(含保护区)环境状况的调查》后成为当地对磨盘山水源地治理的重要决策依据。

  张昆林,现任哈尔滨市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当他经历了2005年哈尔滨松花江水危机事件后,颇感饮水安全的责任重大,于是,他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在即将退休的年纪,放弃公务员的身份,到哈尔滨市环保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扛起磨盘山水源地保护的苦差事。

(视频来源:央视网)
1.大山深处 迎战孤独:为调研 他新春佳节独走雪原

  

    2011年9月27日一大早,张昆林再一次踏上去往五常山河屯磨盘山水库的路。车行在金色的稻田和五花山色之间,秋阳照在脸上,唤起了他的一个记忆:一年前的9月28日,他拿到了胃癌中晚期诊断书。回忆那天,他说,只有片刻心悸,之后平静地折叠好那张薄纸,揣到衣袋里,其后将近十天的日子,再没对别人提起,继续做着他迫切要做的事情——推进《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条例》通过人大审定,推进《磨盘山水源地保护规划》早日出台……

  磨盘山水库距离哈尔滨市区近200公里,面积1151平方公里,当时正遭受着人畜、农药等生产生活污染的威胁,附近林区每年有8万立方米树木被伐,透支着水源地的活力。为了摸清磨盘山水源地附近村屯和污染源状况,确保哈尔滨3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2005年至今,张昆林顶烈日冒严寒,走过数千公里,实地踏查了52处水源地,走访了磨盘山水源地周边的20多个村屯和林场,彻底摸清了磨盘山水源地的地理、人员、植被、环境状况。风餐露宿中他吃下1000多袋方便面,穿坏了20多双军用胶鞋。

    瘦弱的张昆林与病魔抗争,用生命守护哈尔滨300万人的“生命之源”。(资料图片来源:人民网)

  2010年的大年初二,张昆林要独自一人完成从磨盘山水源地供水口到西山屯、三人班村、大柜村这3个村屯的徒步调研工作。事先做好了行动规划:早上8点出发,晚上5点半前返回驻地,25公里的路往返,这意味着步行要达到时速6公里的“急行军”。在万家团聚的新春佳节,张昆林形单影只地走在人迹罕至的雪原。口渴了,就捧一团雪放到嘴里,他尝到了磨盘山的洁净——带点土腥味的雪沫没有一点儿浮尘。

  那一次,库区的管理人员被他“吓着”了,看他一大早就徒步走远,到中午还没回来。直到他在蒙蒙夜色中蹒跚归来,管理人员们才放下心。这一天,只是张昆林2010年2月8日至3月8日在磨盘山水源地度过的最普通一天。

  在这一个月里,他通过调查、走访、沟通、研究,掌握了详实的情况,完成了《关于磨盘山饮用水源地汇水区(含保护区)环境状况的调查》,这是哈尔滨市迄今为止关于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最全面、最真实、最完整,也是十分权威的调研报告。这个调研报告后来成为哈尔滨市政府和省、市环保部门的重要决策依据。

  2010年春节期间,张昆林都是远离都市、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在磨盘山上度过的。这一个月里,张昆林与五常市市长、山河屯林业局局长、沙河镇镇长等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与协调。

  磨盘山水源地保护涉及到当地林业局的很多事宜,为了能和林业局局长见面,他春节没离开,就是为了等到和林业局负责人见上一面。农历正月十六那天,终于等到了局长,让林业局长感动的是,张昆林不仅找问题、提要求,还设身处地为林区发展、林区职工生活着想,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想法。

2.抓紧时间 全力奋战:虽年满53岁 还能精力充沛再干7年

  

  汽车行驶在刚刚整修开通的新哈五公路上,瘦弱的张昆林不时用手捂在胸口,他手术后的刀口颠簸中还隐隐作痛。“2011年磨盘山水库的水位313米,较往年同期低些,这就更要控制住库区周边的生活垃圾对水质的污染。”他此行的任务是踏查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中的垃圾杂物的清理情况,同所在地村镇、林业部门了解人员变化情况,做及时的沟通。

  在担任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职务前,张昆林在哈市环保局水环境管理处专门负责全市水源地管理工作,掌握了详尽的情况,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当磨盘山作为哈尔滨市新的水源地决定出台后,哈尔滨市环保局局长张基春郑重地找他谈了一次话,希望张昆林能做好这个琐碎、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局长的一番话与他内心产生了共鸣,他也把许多想法一股脑地倒了出来,他们一拍即合。

张昆林。(资料图片来源:黑龙江日报)

  张昆林在2010年1月2日的日记中写到:“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年满53周岁,还能精力充沛再做7年工作,要抓紧。”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已暗下决心,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把水源地环境保护与管理当作他生命中的重头戏。

  2010年1月至8月间,张昆林无数次往返于哈尔滨和水源地保护区之间。那时,他跑一个单程就要6个小时,往往早上从哈尔滨出发,傍晚才到磨盘山脚下。在他驾驶的车辆后备箱里,放着一把战锹和一把战镐,遇上险要路面和意外情况时,这两样东西就会派上用场。

  在磨盘山库区办公楼里,二楼有一间挂着特别牌子的小办公室,是暂借给他的。记者在这里看到,里面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床,窗台上三包吃剩的方便面,张昆林遗憾地说:“再没法干嚼方便面了,我被切掉二分之一的胃已经消化不了它们了。”据打更的人说,无论冬夏,到了晚上,全大楼只有张昆林这间小办公室的灯亮着,只有他在这里吃、住、写材料。

3.保护库区 奉献自己:主任亲自捡垃圾 为贯彻环保“得罪人”

  

  大柜村在磨盘山一级保护区内,村里的吴大娘家门口有个超现代化的铁家伙——垃圾压缩处理车。通电后,将垃圾自动收集并压缩,装满后能贮存垃圾8吨。吴大娘说:“以前村里的塑料布啊死猫死狗的,都顺手撇河里去了,现在不行那样了,那样河里不干净,水库的水咋给人家喝啊。”

  大柜村村委会主任陈宝庆说,有一天,村里人说来了个“捡垃圾的”,这在农村可是新鲜事。后来上前问,才知道是环保局的张昆林主任,他背个大兜子,见到垃圾就捡起装兜子里,后来就给村里拉来了这个吞垃圾的大家伙。现在,一个月左右来拉一次,运到沙河镇上去统一处理。

张昆林在磨盘山水库凿冰取样。(资料图片来源:哈尔滨日报)

  张昆林说,磨盘山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3个村屯距水库大坝较近,一时不能完全搬迁,就需要对村屯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严格监管。三人班村、大柜村、西山屯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被列入“十一五”松花江环境治理规划项目,申请到900万元治理资金。在他的严格指导下,2008年底,一座专门处理村屯废水、日处理能力为120吨的污水处理站建成,2009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居民产生的垃圾也都得到妥善处理。两年来,4台污水车、两台垃圾清运车往返于各村屯之间,基本保证了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污水的有效处理。

  为了能让副磨盘山山秀水清,张昆林说自己没少“得罪人”。2010年,某能源公司要在磨盘山开发风力发电,当地林业部门表示欢迎,希望这一项目能成为提振林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听到这个消息,张昆林马上意识到这将对磨盘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他立即沟通省环保部门,在省环保部门的主持下,专家论证会在一片火药味中召开。由于张昆林坚持己见,坚决不同意磨盘山的风力发电项目,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其他职能部门人员也表达了一致意见,能源公司的参会人员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未等散会便拂袖而去。这意味着,公司先前投入的千万余元的运作资金打了水漂。

4.病魔袭来 高风亮节:术后10天工作 为拿批件将癌症挂嘴边

  

  就在2010年,当他争分夺秒为保护磨盘山水源地努力工作时,胃部的不适愈发严重。直到他有一天感觉不能喝凉水、不能正常进食了,才背着家人到医院做了检查。2010年9月28日,经胃镜检查,张昆林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

  知道自己患病的当晚,一直有失眠毛病的他居然睡得很香,心反而踏实了,他想,对自己的人生而言,我该做的做了,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

  当然,谈话中记者感到张昆林心中其实是有遗憾的。2010年9月8日,他刚刚作为哈尔滨市环保局第一个经公选确定的处级干部并通过公示,正打算在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岗位上施展拳脚,病情确诊了。他说:“这病来的不是时候啊!”

深冬,张昆林在磨盘山水源地踏查。黑龙江记者 张长虹 摄(资料图片来源:黑龙江日报)

  得知病情的几天里,他不动声色地做着各项工作,把手头的工作该料理的料理,该交待的交待、该收口的收口,还就有些工作做了书面安排。2010年10月2日,他还拖着病身子到平房区工农水库就拟建的应急水源地进行现场勘查,回来后写了书面汇报材料。他又抽时间去了一次他在磨盘山保护区的办公室。直到10月7日,张昆林才分别找主管领导说明病情并请假。10月14日,他躺到了手术台上。手术后他二分之一的胃被切除。术后10天,还在病床上的他就已经开始介入了工作。

  从那时起,家成了他的办公室,病床成了他的办公桌。手术加化疗对身体伤害很大,原来体壮的他变得非常瘦小和虚弱,就连说话都很费劲。5次化疗的艰难过程他挺过来了,如今张昆林又开始往返奔波在哈尔滨到磨盘山的路上。

  朱元生是哈尔滨市水源管理处监察科干部,他经常为张昆林当司机,细心的他每到一处都把一个保温杯装满热水,吃饭时要为张昆林要上一碗面条。他说,张主任的心思全在磨盘山库区的水质洁净安全上,跑起事来忘记自己是个癌症病人,同事们都特别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我们就尽量照顾点他。

  如今最让张昆林着急的有几件事,一是《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条例》送交省人大常委会审定已经接近一年时间了,因为对林业停伐的补偿机制没有最后达成意向,如果还没有结果,如果打回市里重审,这对磨盘山保护又将增加难度。二是磨盘山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需要上垃圾处理车。在此次去往磨盘山水库的路上,记者看到他在五常市建设局下了车,据说他已是第六次为了建垃圾处理配套设施的一个批件来到这里了。他苦笑着说:“我不得不把自己是癌症病人挂在嘴边,为了让批件早点拿到手。”

  这就是张昆林,一个对工作执着而热情的环保工作者。当哈尔滨市几百万人喝上清澈的磨盘山水时,能否感受到他的付出为这清水加入了几分清甜?

道德点评:

 

    风餐露宿,跋涉莽原,孤军奋战,保水护林。这个已达“知天命”之年的人,为了让老百姓可以饮上放心水,与孤独为伴,更勇敢地与病魔抗争,连说话都很费劲的他还在病榻上紧抓工作。10年间,他徒步奔波3万公里,以一人之力协调了林业、水务、省市显政府等部门。促成了磨盘山水源地保护条例的制定,保护了哈尔滨300多万群众的饮水安全。张昆林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神有多高,他的脚步就能走多远。
 
(责任编辑:卢阳)
网友评论
张昆林放弃公务员身份保护水源地为的不仅仅是一处水源,为的更是一个城市乃至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我苛责过环保局,可是读了张昆林的故事,春节期间一个人外出调研,身患癌症依然在病榻上看文件、研究工作,突然觉得一点感动涌上心头。
    雪地里一天跋涉20多公里,只为准确掌握环境状况,面对环保工作,张昆林有苦行僧般意志;即使胃被切除了1/2,还在病床上的张昆林依旧没有停歇,环保工作于他,是真正毕生为之努力的事业。
黑龙江
上榜时间:2014.06
个人简介:
张昆林是哈尔滨市磨盘山水源地环境管理办公室主任,在环境保护工作岗位上20多年如一日,特别是在近5年的时间里,他徒步走遍了哈尔滨市52个水源地,风餐露宿,吃下1000多袋方便面,穿坏了20多双军用胶鞋。他写下了4万多字的《关于磨盘山饮用水源地汇水区环境状况的调查》。患上胃癌后,为保证哈尔滨市几百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他仍无怨无悔,踏踏实实,日日夜夜地守护在磨盘山水源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