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座安静校园走出去的每位学生都对学校有着浓浓的依恋,有学生毕业后回校当义务教师。创办这所学校的校长年近古稀、聋哑残疾,为了办学苦苦支撑16年,将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学校,生活异常节俭。 (视频来源:江西卫视)
1.何兴武等人创办"特殊学校" 合伙人临终嘱托:学校要办下去
南昌三联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安静的校园里,一位年近古稀的聋哑校长用手势介绍着情况。老校长叫何兴武。正是这位可敬的老人,凭借瘦弱的肩膀,16年支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使200多名边远山区的聋哑孩子,在爱心的呵护和教育下健康成长。 何兴武老人带着孩子们和小邬老师还有学校的小狗黑妞,开始出早操。(资料图片) 提起周氏兄弟,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咿咿呀呀地想告诉大家关于他们的故事。“我的父亲是想告诉你们,当年周氏两兄弟很关心特殊教育事业,一直希望能把学校办下去,遗憾的是,他们还没看到学校成形就走了……”老人的儿子向记者解释道,办校不到5年,周氏兄弟先后因病去世,临终前,他们嘱托其父亲一定要将学校继续办下去。 根据教育部门的批准,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可收学杂费每人每期2000多元(含吃住),考虑到学生家庭困难,学校将学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到每人每期1590元(含吃住)。尽管如此,能如数缴纳学费的学生仍只有极少数,大多数只能缴500元左右。 没有钱,何兴武就把自己和爱人的退休工资全“砸”给了学校,自己和爱人的生活过得异常节俭。 孩子们调皮时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何老师。(资料图片) 因为穷,学校买不起昂贵的菜。大多数时间,孩子一周最多只能吃上一两次肉。为了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让孩子们能多吃一块肉、多吃两棵青菜,年近七旬的何兴武蹬着三轮车到批发市场买菜,往往一个来回就要花上4个小时左右。 2.从举家反对到全家支持 “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 还要教技能”
中国好人何兴武。 “学校实在太穷了,人家办民办学校都是希望赚钱,(他)一直在贴钱。”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何兴武和爱人几乎把所有退休工资“贴”给学校了。 话外音:“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把学校继续办下去。”(资料图片) “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把学校继续办下去。”20年来,为了学校,为了兄弟的嘱托,为了承诺,何兴武走过多少路,摔过多少跤,吃过多少苦,没人知道。 3.平凡坚守感召更多爱心 “学校很破 但大家都不愿回家”
12岁的徐三毛,用手语告诉记者,“学校很破,但大家都不愿回家,这里是我们的幸福天堂”。 每天上午9点,在一、二年级“混合班”的教室外面,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正在踢毽子,踢完后,他又指指黑板上的“踢毽子”,用手语比划给正在专心看的学生。而后,他又拿起跳绳给学生“示范”,并指指黑板上的“跳绳”,用手语传达给学生,学生们也不时跟着比划。
何兴武老人与他的学生。(资料图片) 邬凯旋,20岁出头,是在三联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留校的一名老师,曾经的她也是经邻居介绍才到这个学校读书。 南航国防毕业生向三联特殊教育学校捐助了电脑。(资料图片) 经过网络报道后,社会上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关注着三联特殊教育学校。2009年6月,一名匿名好心网友特意为三联特殊教育学校送去3000元生活费;南航国防毕业生小赵和同学专门去探望该校师生,并好心捐助几台电脑及部分生活用品;有人为学校捐去新书,帮学校建了“爱心书屋”;有人为学校师生送去了衣物和学习用品…… 对于未来,何兴武有太多的放不下,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是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何兴武哪都不敢去,几乎每天都呆在学校,每到夜晚,他都会起床为孩子们看看有没有踢被子。一旦发现孩子生病的情况,都会立刻送往医院。只有在学校放假时,他才能回家住上一段时间。 道德点评:
因为同样是聋哑人,何兴武能理解孩子们内心的感受。他希望聋哑的孩子们能和身体健全的孩子们一样上学就业。他把这份希望变成了责任,一步步地践行。对孩子们来说,这栋旧楼是他们的 “家”,是他们躲避世俗偏见的“港湾”。这里没有异样的眼光,也没有不信任的猜忌,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不仅汲取了知识,而且还收获了幸福。这一切,都源于何兴武对坚守友人嘱托的笃定,与对孩子坚定且厚重的爱意。
(责任编辑:卢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