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与小:为大国尽大义,弃小家忍己欲
王继才曾说:“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岛再小,也是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一部分。国旗插在这儿,这儿就是中国。
守岛的每一天,都是从升旗开始的。
每天早上5点,夫妻俩就准时在岛上举行两个人的升旗仪式,王继才负责展开国旗,喊声响亮的“敬礼”,个头只有一米五的王仕花站得笔直,仰着头边敬礼边注目着五星红旗。这一抹红色就是开山岛的颜色。
没有人看,没有人监督,王继才却特别较真。有一次,岛上断粮,王继才吃了生的海贝海螺,一夜跑几趟厕所。第二天,他照样爬起来去升旗。看着丈夫一脸憔悴,王仕花说:“今天我一个人升就行了,岛上就咱俩,少敬一回礼没人看到。”“那怎么行?”王继才艰难地坐起来,穿好衣服,摇摇晃晃地向升旗台走去。
在王继才心里,这里是祖国的东门,必须升起国旗。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如一盏灯,既照来路,也照归途,进出海的船路过开山岛,都会主动鸣笛,既是和夫妇俩打招呼,更是向国旗致敬。
每天两次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这是岛上每一天的生活。和平年代,看似枯燥乏味的坚守,恰恰是对祖国的忠诚。
因为这份大义,王继才舍弃一己之欲,他说自己欠全家人一个道歉。
那年王仕花临产,海上却来了台风。想要离岛,却寻不来一艘船,无奈之下,王继才拿着岛上的手摇步话机联系镇上武装部长,在部长夫人的电话指导下,他当起了接生婆,亲手剪断了儿子的脐带。
为人子,为人父,王继才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家人。守岛期间,王继才的父母先后病重离世,他没能守在身边。母亲生前常对他说:“你为国家守岛,做的是大事,你不在妈身边,妈不怨你。”
大女儿是80后,但却大字不识几个。因为早早挑起家庭重担,她小学就辍了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王继才答应女儿结婚时一定亲自送她。可大女儿结婚时,化了5次妆都被泪水打湿,进礼堂时,姑娘一步三回头,说:“我走得慢点,或许他就能赶上了。”父亲迟迟没来,她知道,父亲想来,但岛上没人。
小儿子王志国出生在岛上,生活在岛上,直到6岁被送下岛上学。上学后,由于长期生活在岛上,王志国的性格变得非常孤僻,很难与人交流,3次辍学,放学后看着同学一个个被父母接走,心里很不是滋味。
“子要尽孝,父要尽责。但我的家人都理解,忠是最大的孝和责。”王继才说,身体是自己的,但人是国家的,而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
记者手记:
王继才何尝不知儿女的苦,但在他心中,岛小,却关系国家尊严。在守岛和个人生活之间、国家和小家之间,王继才选择了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守家卫国的大义之中。
渠清如许,必有源头活水。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都是有国才有家。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斗志弥坚。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和王继才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平凡人,执着奋斗于平凡岗位,我们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爱与恨:对渔民的爱,对不法分子的恨
王继才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一生的爱恨情仇都洒在了这片方寸小岛上。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