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记者 陈 欣
“走转改”活动中,我和中心的全体记者下连队、到哨卡,报道基层官兵的工作生活。其中我印象最深、感悟最多的,是今年元宵节采访某军需仓库押运官兵执行的一次铁路押运任务。
今年2月4日,中心接到线索: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军需仓库官兵,将在元宵节期间执行军用物资铁路押运任务。中心派我去采访。2月5日,我到南京见到了次日将要同行的6名官兵。我说,别把我当成记者,当成你们的战友吧。在交流中,我努力让大家感到,我和他们一样,是普通一兵。
2月6日,我们登上了闷罐车。我和带队干部周东、战士邵波住在第一节车厢。基层官兵是最朴实的,将心比心,推心置腹,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我打开电脑,给他们看我参加重大采访任务时的照片。我说,天南海北地当记者好吧?小邵使劲点头。我笑了笑,开始和他们聊起历次采访背后的酸甜苦辣,包括遇到难关时的彷徨,坚持过后的喜悦。老周说,当记者好是好,但也不容易。把老周和小邵当成兄长和弟弟,交流慢慢自然起来。晚上8时,元宵晚会即将开始,老周掏出手机,对我示意说要打个电话。我说,我录音行吗?老周说,没事,行!
仅这一个电话,就包含了很多感人的细节。老周对妻子说,感谢她昨天包的汤圆。原来,为了让他安心执行任务,老周一家在正月十四提前过了元宵节。老周又向儿子道歉,因为这天正是孩子开学的日子。他叮嘱儿子,在家听妈妈的话。后来我了解到,这是老周对儿子叮嘱得最多的一句话。
采访打动自己,作品才能打动受众。押运生活的艰苦自不待言,夜里睡觉,眉毛上结了霜;早上洗漱,水桶里飘着冰……这些细节用在报道里,真实细腻,可触可感。而同时接触到的其他细节,感受到的真情实感,更加丰富了报道内容。
闷罐车里开饭,除了面包、八宝粥,每人还有一袋单兵自热食品。老周捧着冒水汽的发热袋,兴奋地大声对我说,享受啊,真是艰苦条件下的一种享受啊!他当时的表情和语气,流露出一种喷薄而出的情感。原来,老周有着十多年喝冰水、吃凉面、咽冷饭的押运经历。近年来保障条件的每一项改善,他都有很深切的感受。我突然想起,军委领导年前到中心检查指导工作时提出的要求:不仅仅要报道好基层官兵的辛苦与付出,更要反映好基层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很快,当天中午我给中央台做了一次走基层连线,话题就是“一节车厢两代兵,老押运的新幸福”。
4天的押运行程,大家没有离开车厢一步。接近目的地时我随口一问:如此单调艰苦的生活有意思吗?老周和小邵的回答异口同声,有意思!老周说,20年了,他看到车厢外一座座城市发生着巨大变化。隔一段时间经过同一座城市,白天就会发现又多了几栋高楼大厦,晚上就能看到又添了几分灯火通明。小邵说,7年了,他看着铁轨上的绿皮慢车越来越少,白色动车、高铁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国家发生的变化,在这些走南闯北的押运兵眼里,构成了一幅动态发展的真实图画。很快,小开口反映大主题的录音特写《押运兵的苦与乐》,就在抵达目的地的当天制作完成了。
脚底板下出新闻,依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走转改”活动的推进,促使我们解开被捆住的双脚、放飞被束缚的翅膀,回归基层的广阔天地。摆正位置下基层,掏心窝子讲真话,投入真情做报道,是我在“走转改”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这三点,并不复杂和高深,但要真正地做到并长久坚持,是要求,更是考验。我将和大家一道,坚定自觉地接受这一考验,在深入基层、服务官兵中,更好地履行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 上一篇:
-
"走转改":一次脱胎换骨的征程
已是第一篇
-
"走转改":一次脱胎换骨的征程
- 下一篇:
-
崔壁村带给我的思考
已是最后一篇
-
崔壁村带给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