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月10日开始,山西日报组织11支小分队,开展了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记者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深入社区、农家农户、厂矿企业、建筑工地、运输班组、田间地头等生产生活一线,捕捉各地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生动事例、真实细节和人物场景,讲述普通群众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让群众当主角、上版面、进镜头。
但是,群众生产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生活中生动鲜活、动情感人的故事事例太多太多,可谓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这里选取的一组稿件,也仅仅是记者们采写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展现出的一小部分,或者说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但却闪现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智慧、勤劳和豁达、开朗的积极心态。
袁家里人有三盼
出保德县城往东,是壁立万仞的晋陕峡谷,汽车盘旋于黄土梁峁之上,有点走钢丝的味道。好在乡间水泥路虽瘦,质地却很好,一猛子奔出去40多里,来到山顶上的村子袁家里,记者的眼前一亮。
50多座日光温室大棚依山就势而建,124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矗立在村子中央,700多平方米的村级卫生所设施齐全,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块大型电子屏幕,村里的情况上面写得一清二楚。让记者想不到的还有许多,这个仅有226户920人的山村,不但实现了电、路、水、电视、电话“五通”,而且硬化、绿化了通村山路4.8公里,小街小巷1.7公里,完成了一池三改户用沼气80户。特别是在县里资助下打深井一眼,建起一个高位水塔,不但解决了吃水问题,还带出了千亩水浇地。
村党支书袁望云告诉记者,依靠党的富民政策,村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基础设施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楼房全是新的,大棚也是新的,虽然是新村新景新面貌,内心里却有好多不如意。比如能容纳4个村近200个学生的寄宿制学校,只有70多个学生,连灭菌室都有的卫生所却是一个空壳,而种植大棚蔬菜,一遇病害就束手无策。他说,渴望致富的袁家里人有三盼,一盼种菜专家进棚指导;二盼医生护士蹲村问诊;三盼好老师上山下乡。老百姓盼的都是“永久”牌的,不是“飞鸽”牌的。(记者 班彦钦 通讯员 侯 华)
- 上一篇:
-
首都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走转改"纪实:走出来了情怀
已是第一篇
-
首都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走转改"纪实:走出来了情怀
- 下一篇:
-
新疆新闻工作者遍走天山南北 书写百姓情怀
已是最后一篇
-
新疆新闻工作者遍走天山南北 书写百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