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迎春下董寨
2月7日,农历正月十六,下董寨村一年一度跑马的日子。早饭刚过,村口的路边、河滩地已经停满了游客的车辆,不期而至的倒春寒丝毫没有降低外地人的兴致。
停车,过石桥,一不留意踏入1800多年前的历史里。沿着狭窄的道路一路前行,就是“官道”。长200米、宽4米的古巷道中,骑马疾驰,想象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酣畅。
“嘡!嘡!嘡!”开道锣响,一溜八匹马沿街跑去,马蹄飞溅,飞扬的尘土里,骑马人一手挽鬃,一手扬鞭,丹田之气直冲胸腔,吆喝声震云天,恍惚刀光剑影中鼓角争鸣。
跑马是古代传递公文、呈报军情演变来的骑术活动,但下董寨村的跑马更富惊险:马背无鞍,马腹无镫,仅凭骑手们坐稳马背,夹紧双腿,抖缰驱马驰骋。马匹,均为村民自养的耕驮之役马;骑手,皆是从事农田劳作之村民。而今,村里已经没有自己的马匹,每年都要从外地调用,因是“生马”自然增加了驾驭的难度。
跑马迎春下董寨。千百年来,深山中的下董寨就是用这样的仪式迎接春天的来临,没有马就用毛驴、骡子代替。文化需要传承与接续,在都市摇滚、电子数码逐渐让原生态民俗正在一点一点减少的同时,下董寨村那种酣畅、自然、原生态的味道,让多少人神往。(记者 薛广勤 白雪峰)
年俗节里年味浓
“快看,西湾村的秧歌队与高家坪村的秧歌队相遇了,掐秧歌表演开始了”,2月8日的临县碛口镇西湾村广场上人潮涌动,歌舞喧天,彩旗飘扬,第二届吕梁年俗文化节走进临县专场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随着人群中的一声高呼,现场观众的目光立即聚焦到了两支秧歌队伞头身上。
双方的伞头你一唱我一和,互相叫板对唱,好不热闹。一番龙争虎斗,西湾村的伞头康云祥大方地作揖认输,高家坪的秧歌队占了上风,大家相视一笑,在两位伞头的带领下,现场群众踩着鼓点,转动着彩扇,舞动着彩绸,扭起了欢快的秧歌……
孝义的皮影、汾阳的地秧歌、柳林的盘子、临县的伞头秧歌……吕梁有着丰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底蕴。为了进一步展示吕梁的地域文化魅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吕梁知名度,该市于2010年开始举办“吕梁首届年俗文化节”,今年是该市举办的第二届年俗文化节。据吕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靳佩荣介绍,“十二五”期间,该市将着力打造孝义皮影木偶拍摄等六大基地,力争到2015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记者 王少科)
- 上一篇:
-
首都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走转改"纪实:走出来了情怀
已是第一篇
-
首都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走转改"纪实:走出来了情怀
- 下一篇:
-
新疆新闻工作者遍走天山南北 书写百姓情怀
已是最后一篇
-
新疆新闻工作者遍走天山南北 书写百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