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越变越美好
说起来,这已经是我连续第3年到赣南老区进行“新春走基层”采访。每次回到赣南老区,老区总是有新变化,而这些新变化又总是给自己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010年春节期间,赣南老区让我感受到的是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在龙南县渡江镇,当地政府有意识地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设到具备相应条件的县郊农村,让不少农民实现了“打工就在家门口”。去年春节,记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兴国县城的“堵车”经历,当地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小小县城在节假日因此也变得“拥挤”起来。今年春节再回老区,记者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则是当地始于2010年10月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已经常态化。
“现在的干部走访与时俱进,不仅带来慰问金和慰问品,更为我们带来一些惠农政策和技术指导,为我们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采访中,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92岁的老红军钟发镇这样给记者称赞赣州市“三送”活动的常态化。前两年,看到许多山岭荒芜,钟发镇特别想让家里承包些荒山种植高产油茶。县林业局的“三送”干部这次给他带来好消息,对集中连片新造油茶林50亩以上的,不仅给予资金补助,还帮助联系优质种苗。吃下“定心瓦”的钟发镇道出了老区群众的心声:“送政策管长远,送温暖、送服务管当前,只要老区的干部群众在谋发展上拧成一股绳,老区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全覆盖,正在成为赣南老区发展振兴的新平台和新抓手。(记者 刘志奇)
深入基层 无止境
作为一名驻地记者,相对来说离基层要近些,但我感觉到深入基层无止境。除了身在基层,心更要在基层,带着感情去关注基层,才能写出更多的好新闻。
我参加过去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走了很多个地方,涉及企业、农村等方方面面。而今年,我不再像去年那样去走很多个地方,而是更多地关注身边人、留意身边事,同时在某个点上用较长时间扎下去,深入挖掘那些大家关注的、既感动了自己又感动了读者的新闻。
如春节前夕,我到南宁市的图书市场购书时,发现很多家长带着放了假的孩子到市场购买教辅类书。于是我就写了一篇《让孩子过一个欢乐的假期》的小评论,呼吁家长们假期多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和感恩教育等。
在返乡过节时,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在农历正月初一聚会商议家乡的建设这一事情。我们以往看到的都是村民们在一起聚餐和聊天。这次聚会,为了改变有汽车路不通开不回家的局面,大家纷纷集资修路,其中一位在海南的务工者第一个捐款5000元。对于一个月务工收入仅2000元还要养家的人来说,5000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他的举动感动了全村人,后来大家共捐出了8万多元。
生活是新闻的源泉,我们深深感受到,走基层是一路走,一路学习,一路感动,一路报道,一路充实,一路欢笑的活动。(记者 童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层)广西蔗区人工费用上涨 农民不敢大面积种甘蔗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层)广西蔗区人工费用上涨 农民不敢大面积种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