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保增长与改革并行
发表时间:2014-03-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我国经济将处于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如何爬坡过坎,平稳度过阵痛期,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国经济必须迎难而上,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两会解读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陈叶军 摄

  2014年将是“稳中求进”的艰苦一年

  2014年全国两会已画上圆满句号,交织在一起的新增长、改革压力和“后遗症”成为两会的聚焦点。如何落实两会精神,探讨中国经济改革之路,成为当前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3月15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将是“稳中求进”的艰苦一年,保增长与经济改革并行。

  报告称,2014年一季度美国经济持续恢复,欧洲经济虽然逐渐走出泥潭,但缺乏亮点,在低位徘徊。中国经济在2014年的开头并不顺利,PPI同比以及环比都是负值,这表明经济有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CPI在年后2月份的环比为0.5%,这反映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反映了全年控制物价的任务有一定的压力。因此政府要对2014年的经济高度谨慎。

  当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两会解读”在京举行,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表示,2014年两会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即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经济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而简政放权则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于利率市场化、个税等具体改革会比社会预期提前不少。

  2014年两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是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其背后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指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顺序研究,需要完整、圆滑的收益率曲线。令人高兴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预计两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总算提出了时间表,明确了改革进程。

  以结构调整的增长减速换取稳定增长

  2014年前两月经济数据全面大幅度下落,不仅总量指标三大需求全线跌落到金融危机后最低点,投资、消费品零售和出口增速分别为17.9%、11.8%和-4.3%,而且各行业产品增速普遍下跌,消费品生产销售跌幅甚于投资品。工业增加值增速下落到8.6%,发电量增速下降到5.5%,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降幅扩大到-2%,PMI指数回落,新订单指数大步跌入衰退。经济下滑压力明显增大,经济增长底线和合理区间面临新的挑战。

  2013年经济增长实现了7.7%,看起来止住了2010年初以来的连年下滑趋势,但实际上下行压力并未消除,没有实现由退转进的根本好转。2014年开年出现的宏观总量及行业市场指标全面深度下滑,超出预期,看来不只是一种短期运行波动,也不是结构调整中的增速下调,更大程度上是多年来持续下滑的深层延伸和加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袁钢明研究员指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只有推进正确有效的结构调整,压缩过高投资和过剩产能,彻底地调整改变重投资、上大项目的调控思路,才能实现以暂时的增长减速换取长远的稳定增长,才能摆脱下行压力,走上经济企稳回升之路。新型城镇化不可只重投资造城以致结构恶化增长下滑,而应重在提高农民进城就业和收入水平,培育居民消费扩大的增长新动力。当此下滑加重之时,从紧货币政策应当做出适当调整,支持结构调整平稳推进和经济合理稳定增长。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两会解读全景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陈叶军 摄

  我国经济能实现7.5左右的增长目标

  “2014年,中国经济将很有可能走出一条与去年基本相同的轨迹。”李稻葵表示,从现在到年中,中国宏观经济将低位运行,新增贷款、社会融资总额、社会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增速等宏观数据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将出现一定的下滑。对此,政府应加快简政放权和打破垄断力度,由此调动民营资本的投资。201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从第二季度开始,人民币汇率、股市等金融指标也将出现相应反弹。

  2014年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美经济体持续回暖,我国对外贸易将实现几年来第一次不会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宏观因素。“2014年我国经济将在改革中艰难前行”,李稻葵相信,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应该能够实现7.5%左右的增长目标以及结构调整的整体目标。(陈叶军)

责任编辑:王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