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家庭成典范 1991年,马新明以云南丽江市高考文科状元、孙伶伶以山东烟台栖霞县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双双入读中国政法大学。 新生运动会上,马新明荣获男子5000米冠军,孙伶伶夺得女子3000米冠军,同时被招入田径队。同学开玩笑说,他俩的爱情是在田径场上跑出来的。 来不及品尝甜蜜的爱情,两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彝族人的婚嫁传统是本族内婚,严禁与外族通婚。马新明赴京求学时,父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为家族抹黑,如果娶其他民族的女子,他们将以死抗议。 马新明怎忍心为了自己的幸福,伤了体弱多病的父母的心。两人只好保守秘密。2002年,与伶伶相爱了8年的马新明,鼓起勇气把父母接到北京。 从机场到家的路上,马新明试探着说,我给你们二老找了儿媳妇,你们看着行就留,不行就换。 马新明第二天便把父母交给伶伶。伶伶与马新明的弟弟推着轮椅载着公公,搀着婆婆,参观了天安门,瞻仰了毛主席遗容,游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圈下来,马新明忐忑地问:“怎么样?”父母笑了:“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儿媳妇了!” 马新明至今感到深深的愧疚,孙伶伶付出了那么多,但没为她举办过婚礼、拍过婚纱照。 工资微薄的他们节衣缩食,把家里的钱几乎都变成了一张张的汇款单。他们说,在贫困山区,很多家庭基本无现金收入,有人甚至吃不饱肚子,如果我们袖手旁观,孩子们很难改变命运。 马新明和孙伶伶在北京的家,还成了滇、贵、川老乡的“大本营”,不少老乡来北京办事、求学、出差,都到这里中转,或寻求帮助。 2003年孙伶伶第一次陪马新明回到海拔2600米的山区老家。乡亲们以最隆重的篝火晚会,欢迎寨子里的第一个汉族媳妇。 孙伶伶终生难忘:清凉如水的月光下,年轻人围起圆圈,欢快地打跳(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老人们则盘坐在地,喝着酒,说着充满智慧哲理的话,教导年轻人如何做人、做事。 临别,一位彝族大爷握着马新明的手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以后找工作、找媳妇由你来定,找个像伶伶一样的汉族姑娘更好。” 闻言,孙伶伶热泪盈眶。她意识到,自己与马新明的婚姻终于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并改变了他们的传统观念! 由于西藏高寒、缺氧、气压低、辐射强,夫妻二人原本运动员的体质也不断出现状况。孙伶伶严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满头秀发日渐稀疏;马新明患上痛风,每年至少急性发作两三次,最严重时,痛风诱发滑膜炎,导致膝盖肿胀,无法屈伸,晚上只能坐着小憩。刻骨铭心的疼痛,使他彻夜难眠。可他依然坚持拄拐杖开会、下乡,从未影响工作。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追求卓越”,这是马新明的座右铭,更是夫妻二人的共同追求。 在有着悠久民族团结传统的雪域高原上,他们夫妇正满怀豪情,与当地人民群众共同谱写着新的民族团结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