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舞团底子薄,投入少,融资难……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红河州歌舞团团长王佳敏扳着指头介绍云南省红河州民族歌舞团情况。她建议:尽快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这对于我们这些来自西部地区的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王佳敏高兴地说。
王佳敏长期服务在基层文化服务第一线,对于西部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和民族歌舞团的发展情况有清楚了解。
“有些地州歌舞团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起来的,主要担当文化工作队的责任,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民族歌舞团更加突出继承民间传统文化、丰富民族文化艺术的作用,有时候还要代表国家和自己民族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体现中国多民族文化和谐和丰富多彩。”
“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以来,每年都要下基层宣传演出60-80场,演出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觉到群众对更好文化生活的渴求。但是像红河州有13个县市,平均分下来每年也只能去一个地方。”
不能让老百姓完整的看一场艺术精品演出,一直是王佳敏认为最遗憾的事。
“一场艺术精品演出需要20几个人,但山村道路比较颠簸,遇到雨季还很危险,我们团还曾因为雨季涨河水的时候桥垮塌,牺牲了3个演员,所以条件不允许把完整的节目带到农村去为他们服务,出于安全考虑,会把20几个人变成几个人,老百姓就不能完全欣赏这个作品,看到的表演已经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王佳敏指出,文化惠民为老百姓着想,就要加强边疆道路,基层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
“有些地方没有电,音响都带动不起来,搭建稍微正规一点的舞台都不可能,最多在操场围一个圈表演。”
她还介绍,民族歌舞团发展现在面临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限制明显,一直难以得到很好发展,满足不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发展受到限制,影响文化传承。
“很多县市大部分财政不能自给,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马少敏说,边疆基层老百姓也还没有达到掏腰包去看一场演出的程度。
王佳敏非常赞同文化体制改革,但也表示,“民族歌舞团问题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国家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能不能区别对待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对民族歌舞团转企改制适当给予一些特殊政策,扶持当地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专业人才培训,让我们既能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又能稳固的去探索市场对艺术的需求。”
- 上一篇:
-
(2012文化猜想)谁来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
已是第一篇
-
(2012文化猜想)谁来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
- 下一篇:
-
政协委员詹祥生:基层博物馆“缺人”又“缺钱”
已是最后一篇
-
政协委员詹祥生:基层博物馆“缺人”又“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