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你我身边流淌:十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述评
发表时间:2012-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示范户和养殖户正在农家书屋看书、学习。资料照片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体系中,公共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伴随着社会进步的节奏,在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理念下,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一项项务实举措陆续推出,一个个文化民生工程逐步展开,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农家书屋,充实的不仅是头脑

  十年前,大别山区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最大梦想是看到课本以外的图书。

  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牵动着党中央的心。2003年3月,一项名为“农家书屋”的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每个农家书屋的标准为:按照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等六大类配备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1200种;报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截至2011年底,全国84%的行政村都建成了农家书屋。为此,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也达到50多亿元。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介绍,到十八大召开之前,农家书屋将建成60余万家,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想来,那群山里娃娃的梦想也早已变成了现实。

  农家书屋一般利用村委会和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直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群众,是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最实用、最基础的工程,也是加强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书屋建成了,村民们放下麻将、扑克看起了图书、报刊,曾经干涸的文化生活被注入了一股泉水,那么甘甜、清冽,令人痴迷。农民群众形象地誉之为“农村文化的殿堂、农民致富的学堂、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

  更重要的是,农家书屋不仅仅充实了农民们的脑袋,还富裕了他们的口袋——怎样养猪,怎样种菜,怎样修电器,怎样签合同……四川成都白塔村的刘剑英通过村里书屋电脑的“帮助”下,拥有了6家网络化管理的连锁店。“有空到书屋去读点书,学点电脑和网络知识,将来开新店你们就可以做店长了。”刘剑英现在常这样鼓励自己的店员。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卢 阳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06021&encoding=UTF-8&data=AAxMhQAAAAcAAClCAAAAAQBD5paH5YyW5Zyo5L2g5oiR6Lqr6L655rWB5reMOuWNgeW5tOadpeaIkeWbveWFrOWFseaWh-WMluW7uuiuvui_sOivhAAAAAAAAAAAAAAALjAsAhR8cO1YyaU1WHnbN2PKgJMZQYY9EgIUZEJTc9BwPhUaG6skgFRnZMgtAM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06021&encoding=UTF-8&data=AAxMhQAAAAcAAClCAAAAAQBD5paH5YyW5Zyo5L2g5oiR6Lqr6L655rWB5reMOuWNgeW5tOadpeaIkeWbveWFrOWFseaWh-WMluW7uuiuvui_sOivhAAAAAAAAAAAAAAALjAsAhQNF25ysNb3Na85US27V0vzzIMUPQIUBbd6TR_7m0KIVuL23cx8s0bulmE.&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