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陈树湘,1905年1月生,湖南长沙县人。1919年参加新民学会发动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1921年与在长沙清水塘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毛泽东结识,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北伐军叶挺部,历任班长、警卫团排长。同年9月随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上井冈山,历任红4军第31团连长、第3纵队大队长。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年6月任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队队长,8月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特务队队长,负责对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警卫工作。1931年后,历任红12军团长、红19军第56师师长、红5军团第34师第101团团长、第3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陈树湘身经百战,屡建战功,逐步成长为红军的一位优秀指挥员。
1934年10月,陈树湘率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全军总后卫,同国民党追兵频繁作战,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11月27日开始,红1、红3军团在广西兴安、全州之间与国民党军激烈交战,掩护全军抢渡湘江。红34师在广西灌阳的水车至文市一带布置兵力,准备阻击追击之敌。国民党军分别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向红34师阵地扑来。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陈树湘沉着果敢,指挥全师官兵顽强抗击,将敌击退。但敌人兵力雄厚,弹药充足,每当进攻被打退后,就以强大的炮火对红军阵地猛烈轰击,然后再派出步兵进行集团冲锋。红34师官兵与敌人鏖战数昼夜,付出重大牺牲,全师由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12月1日,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渡过湘江。 陈树湘指挥红34师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下令全师立即转入渡江的紧急准备工作。官兵们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疏散安置了重伤员,派出先头部队前往湘江边侦察敌情,确定渡河地点。但此时北起湖南东安、南至广西兴安的整个湘江沿岸都被国民党军重兵封锁。红34师数次企图强渡湘江,追赶主力,都先后失利,部队伤亡进一步增大。面对严重的形势,陈树湘向上级报告了当前情况并请示行动方向。不久,他接到回电,要红34师迅速退回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地区,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战争。陈树湘立即召集师团干部开会,布置了突围方案。按照计划,陈树湘和师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主力400人,经湖南道县进入江华境内。在战斗中,陈树湘腹部中弹,身受重伤。他用皮带压住伤口,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终于突出重围。部队到达道县泗马桥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危急时刻,陈树湘命令王光道率大部队突围,自己和两名警卫员留下掩护。经过激战,王光道率部突出重围,陈树湘不幸被俘。敌人为抓到一名红军师长而欣喜若狂,立即将他押往长沙。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链 接 寻访烈士遗迹——陈树湘视死如归英雄气概感天动地 新华社长沙3月13日电(记者陈文广)湖南道县,静静流淌的潇水穿城而过,如今的道县人们安居乐业,已难寻70多年前红军激战的战场遗迹。但潇水河畔城中社区阴阳村南那座墓葬,红军将领陈树湘留下的铿锵誓言总让人们回想当年。 道县史志办主任李世荣为记者介绍了陈树湘的最后时光:1934年11月下旬,陈树湘率领的红34师负责掩护中央红军转移,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伤重被俘。在押送途中,他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他以29岁的短暂一生,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实现了他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时给上级的誓言‘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李世荣用“正气凛然,感天动地”来形容陈树湘的事迹。 据李世荣介绍,陈树湘牺牲后,当地的老百姓为其壮举所感动,晚上悄悄地将陈树湘和他的警卫员的遗体埋葬在潇水河畔,现城中社区阴阳村南。 “我在作陈树湘烈士情况调研的时候,阴阳村80多岁的周辉屏老先生曾跟我说,陈树湘烈士和他的警卫员葬在一起,是双墓。”李世荣介绍说,“这里虽然一直没有立碑,但是当地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这里埋葬着一位红军师长。每年清明节,都有人到这里来,祭奠这位刚烈的英雄。县城不少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来扫墓。” 李世荣在道县史志办工作了22年,多次陪同瞻仰者到陈树湘烈士的墓地去吊唁。李世荣说,红军长征70周年时,不少单位和媒体都先后来道县采访红军事迹;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80高龄老红军刘宝国一行,以及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一行,重走长征路,都去过陈树湘烈士的墓地吊唁。 据李世荣介绍,近年来,道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向上级汇报,请求为陈树湘烈士修建烈士陵园,永州市民政局也到道县为陈树湘烈士陵园的修建进行了选址,并且已作了修建规划。不久,一座记载着陈树湘烈士英勇事迹的历史丰碑将会屹立在世人面前,供人们瞻仰凭吊。 与此同时,在陈树湘的出生地长沙市开福区也进行了革命遗址普查。“陈树湘故居现在已经确定在开福区清水塘街道长沙市一中南围墙拐角处瓦屋街,我们已经向上级提出建亭、立碑纪念的建议。”开福区史志档案局副局长王从福说。 “陈树湘伤重被俘,敌人以为可以用他来邀功请赏,甚至套取情报,但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时,陈树湘毅然绞肠而死。用如此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长沙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俊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