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5月22日电(记者刘菁、蓝天蔚)在27年的基层民警生涯中,邱娥国以一脉真情暖一方人心,一腔忠诚保一方平安,一身正气创一方文明,把爱心奉献给了辖区居民,尤其是那些残疾人、孤寡老人、迷路儿童、失足青少年,被誉为“群众的贴心人”。 邱娥国出生于南昌市进贤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家境贫寒,是当地党组织、政府和热情的乡邻帮助他们家渡过一道道难关,帮助他读完小学,送他参了军,入了党。 1979年底,邱娥国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南昌市广外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1990年调往筷子巷派出所继续任户籍民警。 邱娥国心系辖区群众生活,做孤寡老人的“孝子”,当迷路孩子的“慈父”,为群众排解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他有一本孤寡老人帮扶记录簿,上面详细记录着辖区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他先后奉养过13个不沾亲不带故的孤寡老人,为9位老人送终。 管治安防范,家长里短,户籍民警干的是最基础、最琐碎,也是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安危的工作。邱娥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穿梭在辖区内大大小小的街巷,走街串巷累计行程达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三圈。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邱娥国摸索出了“一图、二本、三诀、四勤、五心”工作方法。“一图”,辖区平面图;“二本”,各项工作记录本、警民联系本;“三诀”,各种工作方法口诀;“四勤”,勤走、勤问、勤记、勤思考;“五心”,工作要有责任心、处理问题要公心、金钱面前不动心、百姓平安记在心、为民服务要真心。数十年来,他真正做到了“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 要干好户籍工作就要对群众的安危担起责任。1981年国庆前的一天晚上,邱娥国检查辖区的防火安全。途经翘步街时,一居民跑来报告说附近有两伙人打群架。为制止这起斗殴事件,他差点被人砍断了右臂,后来被群众用木板抬到医院,死里逃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地方出现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热潮,“农转非”开始流行。但上户口、办“农转非”,都得过户籍民警这一关。当户籍民警的邱娥国每年都直接办理五六个“农转非”的户口,但他从不以权谋私,而是执行三优先原则:生活困难的优先,工龄长的优先,残疾人优先。邱娥国先后为100多人解决了户口问题,没收一份礼、一分钱,没吃一顿饭。 从警一生,邱娥国几乎没有休息日,加班加点达3万多个小时。他实在太累了。2003年,他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经紧急抢救,又一次死里逃生。2007年,邱娥国从工作岗位上退休。 1997年,邱娥国被中组部、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荣誉称号,他创造的工作经验被誉为“邱娥国工作法”,在公安战线推广。1997年1月,新华社播发系列通讯《群众的贴心人——邱娥国》,全面介绍了邱娥国的感人事迹,全国掀起学习邱娥国的热潮。 链 接 ■话剧《古井巷》 江西省话剧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日前进京演出话剧《古井巷》(原名《小巷民警》)。剧中民警田峰的原型就是优秀民警邱娥国,但该人物又不拘泥于真人真事,因而《古井巷》中的田峰是一个与惯性思维中的英雄模式不同的舞台英雄形象。创作者把观众带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偏僻小巷,重新认识那些近在咫尺、朝夕相处的穿行在大街小巷、时刻为民排忧解难的派出所民警。(光明日报记者 殷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