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人民 书写时代 我国文化艺术展现新气象
发表时间:2016-10-15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故事,助力提升文化自信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韩国翻译家金泰成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10余年里,金泰成经历了中国图书从乏人问津到成为热点的巨变。“以前我自费到中国挑选购买图书、亲手翻译,而韩国出版界对中国题材不是很感兴趣。但这几年,随着中国文化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来找我译介中国图书的韩国出版社络绎不绝,目前等待翻译的中国作品就有十几部之多。”金泰成说。

  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是一部部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而这些作品之所以在世界受到欢迎,是因为它们在立足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树立起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

  从单纯的文化交流,到走向国际市场上的文化竞争,中国的文化产品必须有更高的艺术水准、更准确地把握人类共同的情感、更有效地传达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国际文化竞争还要求我们转变文化传播的旧观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企业,搭建起真正的市场渠道,让当代中国的优秀文化产品进入海外主流文化市场。

  版权贸易逆差巨大曾是一个“痛点”,2003年中国每引进8本外版书才能输出一本中文书版权。但随着中国图书的质量迅速提升,中文图书的输出量猛增,2015年全国有10471种图书输往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当代价值观等题材,以及科技类图书成为新的版权输出热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版权输出大国。

  电影领域的发展或许更具代表性。2012年,中国引进进口大片配额由20部增加至34部,但中国电影产业并没有被进口影片击垮,反而在市场竞争的鲶鱼效应中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本土影片市场份额大于好莱坞影片的市场之一。2016年春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策划指导、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华狮电影公司执行的“普天同映”中国电影海外推广计划正式启动。随着《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全球四大洲、50座城市的主流院线同步上映,每月都将至少有1部国产影片获得同等待遇,越来越多的境外城市也将加入进来,身处这些地区的观众将与身在中国内地的观众一起,观看到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

  据统计,2015年我国文化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文化产品出口871.2亿美元,文化服务出口200.2亿美元,同比增长37.2%,高于我国服务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高于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速248个百分点。

  文艺界人士纷纷表示,我国文艺创作和文化建设正迈上新的台阶,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道路上,中华文化将在自信与自觉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责任编辑:原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