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主义发出时代最强音
发表时间:2016-06-02   来源:光明日报

  3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空间缘何被挤占? 

  “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问题,既有外来影响,也有我们自己的某些失误” 

  主持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三个“失”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现实原因。 

  韩震: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问题,既有外来影响,也有我们自己的某些失误。譬如,过去一些“左”的做法,把马克思主义泛化,甚至用马克思主义代替具体学科,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还引起了许多人故意远离马克思主义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许多西方理论涌进国门,一波一波的“热”挤占了原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空间,不少人总认为西方的理论优于我们自己的。再者,大学中的许多新兴学科往往最初就在西方国家出现,学科建设初期从借鉴开始,有些教材都直接来自国外,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进行立场重校和话语转换相对滞后。

  孙熙国: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人从心底里看不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总觉得马克思主义仅仅是意识形态,不是科学,不值得研究。研究伯恩斯坦、考茨基是学问,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就不是学问;研究蒋介石和国民党是学问,研究毛泽东和共产党就不是学问。在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放弃自己的阵地,去研究别的学科和问题,荒了自家的地,去种人家的田。

  郝立新:一是受世界范围各种思潮,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等人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到20世纪后期,日裔美国学者福山提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将是“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统治的最后形式”。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论调风靡一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盛行,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持有偏见的学者提出了“淡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等口号。二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面临来自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挑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和意义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一些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的疑问,有的人还得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结论。面对现实中的矛盾与困惑,各种思潮激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生命力被遮蔽,有人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疲劳”,希望单纯从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中寻求医治“现代病症”的药方。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准备不足、创新性不够,在应对挑战和满足社会需要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聚焦和回应重大问题的研究不足,学术话语的构建水平不够,国际对话能力不强,大众化的程度和效果有待提高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在场”和“发声”,导致了想“发声”而发不出声或发不好声。

责任编辑:原 茵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10075&encoding=UTF-8&data=ADQImwAAAAcAAIDLAAAAAQAn6K6p6ams5YWL5oCd5Li75LmJ5Y-R5Ye65pe25Luj5pyA5by66Z-zAAAAAAAAAAAAAAAvMC0CFQCOQgg82roVxao9tdE6U1MMTtK_VAIULmNGR31jzqllX76IgYOPm7rk3Ao.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10075&encoding=UTF-8&data=ADQImwAAAAcAAIDLAAAAAQAn6K6p6ams5YWL5oCd5Li75LmJ5Y-R5Ye65pe25Luj5pyA5by66Z-zAAAAAAAAAAAAAAAvMC0CFAbIa3WzSkim8C84p8_vgezdME2bAhUAhUTgquqUZrrnO7nM23gsYpUl9E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