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乙巳年三月十六
孔子论学习的意义目的态度
发表时间:2012-06-12
来源:学习时报

  学习目的:志于道

  在孔子看来,学习先要立志,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即要“志于道”,立志于把握和实践“道”。当然,要“志于道”,还需要有实现“道”的能力,所以孔子亦把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素养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他针对当时一些人一味追求知名度甚至虚名的现象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宪问》)这是说:古时候的学者求学是为了丰富、提高自己,而当今的学者求学则是为了知晓于人,以便在社会上博得名声。他反复强调:“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宪问》)“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里仁》)孔子的这一思想强调学习的重要目的应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精神上应是一致的;对今天我们学术界存在的那种不作扎实艰苦的科研工作而急于成名的学术浮躁之气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谋名利的腐败学风,不啻一剂医治良方。

  学习态度:诚实、虚心、精进

  首先,学习要老实。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他在谈到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知识时,能明确地承认哪些是自己知道的、哪些是因为资料不足而存有缺憾的;他还主张一个人只应讲自己知道的,对自己所不知的或所闻而没有确证的则应存而不论。

责任编辑:宋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