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学习要虚心。孔子提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同时明确反对骄傲态度和意、必、固、我的表现。在他看来,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大才,如果有态度骄傲鄙啬这一缺点,其他所有方面就都不足以让人赏识了。(《论语 泰伯》)可见,在他的心目中,骄傲是一种非常要不得的十分严重的缺点。骄傲的态度往往表现为意(凭主观臆断)、必(绝对化、武断)、固(固执)、我(自以为是),所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子罕》) 再次,学习要做到学而不厌、自进不止。孔子把自进不止的学习比喻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泰伯》)他批评冉求借口“力不足”而在学习上“中道而废”,(《论语 雍也》)而对颜回在学习上自进不止加以称赞:“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 子罕》)孔子曾多次说到颜回“好学”,(《论语亀雍也》)其重要原因就是颜回在学习上能始终自进不止而持之以恒。孔子自己一生在这方面亦堪称为人师表。他一辈子“敏以求之”,“不知老之将至”,直到晚年研读《周易》还致“韦编三绝”。(《史记 孔子世家》) 最后,学习还要把好学与乐学统一起来。学习不仅要好学,而且要乐学。孔子说自己与很多人相比而显示出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学”(《论语?公冶长》)和“乐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述而》)在孔子看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 学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雍也》)由好学进至乐学,以学为乐,是学习态度的最高境界。(舒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