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七彩童年:武汉东湖路学校"乐雅"教育育人
发表时间: 2018-06-28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10年,武汉市江夏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使得原有教育生态不堪负载,东湖路学校应运而生。

  8年来,白手起家的东湖路学校完成了华丽蜕变,学生数由办学初的900多名发展到近3000名,学校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奖牌,其中不乏“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基地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临危受命的校长,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名校孵化之路?面对疑惑,张宜新一口道出了东湖路学校的办学“法宝”:“以‘乐雅’教育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一所‘乐雅’教育特色的现代学校,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为教师的人生事业添彩!”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生命自觉”

  走进东湖路学校,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生态乐园,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庭院式建筑设计、花园式的校园格局,樱花、紫荆、红枫、桂花、月季、玉兰等50多种花草树木散布,花香四溢,绿树掩映,幽、雅、美相得益彰。教学楼外侧的空中弧形绿化带,遍布着绿意盎然的爬藤植物,使师生感觉到楼在花簇、人在林中。

  教学楼旁,有一块“开心农场”——一年级孩子们种的辣椒苗才冒尖,二年级孩子们种下的莴笋和白菜长势喜人,三年级孩子们种的茉莉已经开花了……读书声、乐器声、歌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以情景育人,以关怀沁润生命,帮助生命回归原生态,如此才是回归到教育的本真,”张宜新说,“我们追求的就是于无声处,于点滴间,让校园散发出简约精致的现代化文化芬芳,滋养每一个鲜活生命,唤醒起个体生命的自觉。”

  东湖路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学校,有70%学生是非本地户籍人口,生源多样且质量参差不齐。基于各项限制条件,张宜新摸索出立意高远而又独具特色的“乐雅”教育体系,“以乐学启智、以雅行养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成长规律,引导其走向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追求德商、智商、情商潜能的发现与和谐发展。

  学校创建之初,教师结构水平不一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如何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便成了首要问题。学校构建“乐雅”管理体系,在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转向文化管理,建立校本能力资源管理体系,关注工作过程和细节,并创造条件让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管理之中,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性化。

  “教师看病不算请假;女教师过了50岁、男教师过了55岁,可不再担任班主任;教师孩子如在中考和高考阶段,教师在无课时可提前下班为孩子做饭”……这里始终荡漾着人文精神,张宜新的目的,是让所有教师对教育充满感激之情,对教师职业充满敬畏精神,自觉进入教育人生追求状态。

  建校伊始,只有张宜新和另外一名副校级领导是高级教师,现在13人拥有中高级职称,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成为各级名师,在国家、省市区级平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例如江夏区十大魅力教师张婷婷、龙芬,市优秀青年教师吴又莲、花绍红、程琦,区十佳班主任夏伟兰,赏识教育践行者罗春香等,可以说是名师群聚,人人蓓蕾绽放。

  随着“乐雅”教育理念的生根发芽,学校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江夏区目标考核测评中连续4届综合排名名列前茅,成为武汉市的一流学校。2013年,时任国家教育部门领导来到学校考察后感叹,“在国外也是一流的”。

  “学习的驱动在于激发兴趣”

  “老人皮帕诺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语文教师罗春香都会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的胃口就这样被吊了起来。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在休息处,在课间,总有一大帮孩子捧着老师没讲完的书读得津津有味……

  “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要达到这种理想教育,秘密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罗春香说。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围绕“乐雅”教育理念,搭建多层次平台,以“模式创建、专家引领、梯队培养、师徒结对”为抓手,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发展”教学模式,强调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完善学生健康认知,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高效课堂。此外,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实施体育、艺术双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博雅课程、志雅课程、艺雅课程、体雅课程等四大校本课程体系,即经典诵读课、核心价值观教育课、艺术特长培养课、快乐体育课,让孩子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

  舞蹈、书法、葫芦丝、京剧、古筝、剪纸、田径、两操一舞……琳琅满目的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多样性需求,考试成绩不再是自我满足和成就感的仅有来源。不久前,东湖路学校六(6)班学生皮跃宇作为湖北省3名选手之一,到北京参加“汉字英雄”听写比赛,以优异的表现赢得评委于丹的称赞。二(7)班学生曾令闻,在省级比赛中用废旧纸盒DIY制作的环保作品,得到大众评审和专家评审的一致称赞,被评为首届“长江之星”,获得为期两周前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参观游学的机会。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每名学生都有一项自己的体艺特长。在“乐雅”教学课程模式下,东湖路学校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办学成果——教学质量在江夏区年年名列榜首,艺术体育也从不落下:2013年,校歌《让梦想飞翔》荣获武汉市校歌最佳创作奖;2014年,区“大家唱 大家跳”艺术教育展示荣获小学组一等奖;2015年,乒乓球比赛教师团体赛区级夺冠;2017年,教师工间操比赛荣获市级一等奖;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区级田径运动会上,东湖路代表队荣获小学A组之冠……

  “乐雅教育真正使校本课程有了灵魂,学校将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将课程理念与办学理念有机结合、将课程特色与学校特色有机结合,使得课程文化最终走进学校文化,引领了学校的文化发展。”张宜新说。

  “营造让学生长久发展的桥梁”

  “每天上午10点的课间操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近3000名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井然有序地走进广场,丝毫不显凌乱。”在“乐雅”教育理念中培养起来的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管理对象,而是成为拥有更多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小主人”。

  近年来,东湖路学校为了营造“乐雅”德育氛围,制定了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资源最优化4个目标;并致力于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开展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以俭养德”等为主题的多彩活动。

  “对学生德育的建立,要从细节处入手,注重民族精神、文明礼仪和习惯养成三个层面的教育,按照‘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分年实施、务求实效’思路进行管理指导,这是学校办学的根基,也是学生生命活力迸发的源泉。”张宜新说。

  学校针对各学段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心理咨询、社会实践等活动。比如每年都会举办以“吟诵经典、品味书香”为主题的经典诗文师生诵读校本研修活动,活动规定每学年春季开展“诵经典、庆六一”比赛活动,秋季开展“迎中秋,诵经典”比赛活动,学生早自习的前10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教师每两周召开一次诵读探讨活动。

  不仅如此,学校还定期安排学生到江夏区福利院、花山社区做清洁工作,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增强学生的公益与环保意识;开展安全知识的演练活动,增加学生安全教育的学习;举办各类演讲和讲座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社会荣辱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不只是学生个人德育的养成对其今后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素养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该校政教主任周春华说:“我们会定期对德育工作人员和班主任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强化教师师德。自邱腊梅成为全区首个德育名师工作室的导师起,学校共诞生了田桂枝、秦金兰、朱小霞、张芬等20多名市区级别的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专家型人才。”

  为加强教师跟家长之间的沟通,东湖路学校还专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定期举行校园开放活动,让家长可以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汇报学生的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家访工作,让教师和家长能从根源上了解并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

  张宜新说,截至目前,学校陆续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先进学校”“省级节水型学校”“市级廉政文化示范校”“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园林绿化学校”“武汉市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50多项。

  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东湖路学校正阔步前行…… (何宗兴)

责任编辑: 张慧磊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