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文史 > 文章
拿什么当我们的“国服”
发表时间:2011-10-27   来源:光明日报

  凡此种种。不少人会问,假设要推选“国服”,谁能当此大任?在包铭新看来,中国的“国服”用任何一种已有的形式都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服’应该是一个系列的服装,既要在款式、图案、色彩等方面体现鲜明的中国元素,还要根据不同场合、时间、对象分类穿着。”他坦言,众口难调,尤其是在彰显个性的当代中国,推行“国服”必须充分考虑民族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传统与时尚、民族特色与国际化等问题也不容回避。

  “国服”的争论能体现什么?

  刘晓刚是我国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第一位硕士、博士,曾带领团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世博会等设计职业服装,并创办了全国首家职业服研究所。这位全国十佳设计师也表示:“‘国服’是一种象征性服饰,它的设计是个难题。”

  在刘晓刚看来,如果要进行“国服”设计,首要一条是要让设计结果最大程度地得到民众的接受和拥戴。他建议,应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从传统服装和民族文化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元素,作为构成“国服”的规定性元素。在设计中,为便于推广,可以分为高级版和普通版,以规定性的设计元素使用量区分。“‘国服’应当是一个系列的服饰概念,能够适应不同的礼仪场合和气候变化,既体现‘国服’使用的规范性,也适于穿着。”刘晓刚认为,在设计中,既要尊重传统文化,体现民族审美,也要融入具有现代意味的国际化服装特点,同时可以植入民众自愿加入的因素,让大众更乐于接受。

  “其实今天人们热议‘国服’,并不是就服饰论服饰,体现的是大众对中国服饰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期盼。”卞向阳认为,衣着本身是民众自发的、个人化的行为,带有浓重的习俗化色彩。因此,将来如果要让“国服”出现,首先要保障让大家“喜闻”又“乐见”。(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网友声音

  期待国家有统一的“国服”。经常参加一些会议,都要求“正装出席”,而现在多数人都把正装理解为西装,说到底还是“舶来品”。我觉得作为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衣服,也就是“国服”。——网友大龙

  没有必要设计什么“国服”,因为现在世界已经连成一片,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继续积极主动地在世界大舞台发挥更大作用,设计“国服”可能不利于开放和融合。

  ——网友点点星辰

  很多人呼唤“国服”,其实本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这或许反映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对传统文化流失感到惋惜。其实,无论是“国服”,还是其他一些能留存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都可以尝试。至于什么才叫“国服”,不必急于认定,应先听听大家的声音。

  ——网友飞扬的尘土(整理:张春雷)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