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湖湘文化渊源新说
发表时间:2012-02-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访湖南省娄底市《红楼梦》学会会长谢志明

谢志明在实地考察

谢氏大家族清初建筑“乐恺堂”一角

  两年前,谢志明先生所著20余万字的专著《红楼湘娄文化考》,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红学界及湖南娄底引起了一定的争论和反响。之后,谢志明成为中国红学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博士孙伟科教授评价道:“谢志明将《红楼梦》中大量的口语辑录起来,并以湖南方言给予释义,我很感兴趣……他的努力使《红楼梦》与湖南、与娄底发生了关系……至少在这一点上,谢先生的努力是值得尊重的。”

  2009年11月27日,娄底市红楼梦研究学会挂牌成立,被外界誉为“谢红学”的谢志明当选首任会长。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谢志明研究红学的最新力作《红楼梦作者新考》(暂名)被列入了出版计划,贵州大学曲沐教授欣然命笔,认为:“谢志明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研究,提出的新学说,也是一种‘异质思维’,应该得到包容和尊重,应该成为一家之言。”

  谢志明究竟持有哪些观点,从而引得众人关注呢?

  隐见《红楼梦》之 “实情”传奇故事

  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谢志明的老家就在娄底市内的大埠桥,他父亲当年是一名乡镇干部。

  年届中年、略显富态的谢志明说:“我从小酷爱中国古典文学,但对《红楼梦》并没有特别兴趣。我现在研究《红楼梦》,其实是完成家父遗愿,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他回忆道:“为了激发我努力学习,父亲给我讲了一个传奇故事,说《红楼梦》是谢氏家族人写的,其原始素材源于一个叫‘谢三曼’(曼,娄底人称姑姑为曼曼)的谢家女子。我听了,似懂非懂,不以为然。长大后更断定家父所言实在荒谬。”

  谢志明说,《红楼梦》是惊世巨著,他总是难以卒读。也许是其文过于繁缛,且平淡无奇,太婆婆妈妈,他理解不到这本书的奥妙。“考上中专后,父亲郑重地把两本线装册子交给了我,说是祖传,留着日后有用。我大致翻了翻,是竖印的繁体字,称《石头记》是一名娄底女人写的,所记录的是桃林湾(娄底)谢氏家族与金陵(南京)乌衣巷谢氏之事。对此我仍然不相信,但出于对父亲的尊重,我还是把它们收了下来。遗憾的是,这两本册子与我的中学课本一起,被鼠咬雨浸,片纸不存。”

  “在父亲过世10余年后,我细阅《红楼梦》,不看则已,一看惊喜万分。原来书中正如册子所载,玄机频现;更如册子所言,偈语暗藏。又翻族谱,其事愈加吻合。”谢志明坚信,家父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这时,上海一名红学专家邓牛顿(祖籍长沙)发表文章,说《红楼梦》与湖南有很深渊源,多处写到湖南的地名、景物,结果招致很多批评与质疑。此事对谢志明触动很大,他说:“第一,我看到了希望,毕竟世界上还有人与我有相同的看法;第二,我不得不更加严谨地研究《红楼梦》。否则,不是被专家的‘砖头’拍死,就是被人们的唾沫淹死。”

  多年后,邓牛顿教授谈及此事,仍感慨不已。2009年初,邓牛顿又想起了当年为《红楼梦》挨骂的事,并欲对相关方言问题再作若干梳理。于是到上海福州路访书,没想到,一本红色封面的《红楼湘娄文化考》突然跃入眼帘。粗略地读了一遍,书的前半部有“犟牛所见略同”之慨!后半部,以为自成一说。“虽读者与红学界一时异议四起。但我已将该书作者谢志明先生视为同道——这源于我们对《红楼梦》与湖湘文化紧密相联的一致认同。”邓牛顿说。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