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从山东荣成老家来到新疆石河子兵团支边的。从十八岁年轻力壮大小伙子进疆,直到六十岁退休回到荣成,在新疆一干就是四十年。这四十年里,老爹和妈妈成家、立业,把我们家姐妹三个在新疆培养长大。跟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支边青年一样,老爹老妈真正是实现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
如今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在跟我们津津乐道起他年轻时代的“峥嵘岁月稠”的时候,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活着干、死了算,一天不死一天干”。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信奉的人生哲学,可以说伴随了他整个年轻时代。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每每听到老爹念叨起这句话,有时候觉得很“暴力”,用我们荣成话说,真是彪。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听到老爹讲起年轻时代的呱时又提起这句话,看到老爹脸上那兴奋的表情,和眼睛里灼灼的目光,仿佛整个人都焕发着一股青春气息的时候,又觉得这句话很强大、很给力,觉得这个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上还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这个是我们这些做孩子所喜闻乐见的,因为看到老人家虽已年届古稀,但仍然精神昂扬、状态十足,我们心里觉得无比安慰,就又无形中对这句话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敬意和好感。
老爹年轻时候从团场商店的小采购员凭着那一股子拼命精神,一路干到了商店经理。年富力强时候的他,曾经被他的同事起绰号叫“拼命三郎”。就是这个“拼命三郎”,为了给全团的干部职工家属采购到一点价廉物美的生活物资,万里迢迢,走遍内地大江南北。为了一公斤便宜一分钱的芜湖大米,步行上百公里,货比三家。为了拉点便宜西瓜,带着一台“大解放”夜行四百多公里去独山子拉西瓜,结果翻车在回独山子的路上,被成吨的货斗差点砸死。为了把驾驶室让给年长的同事,他自己爬到西瓜顶上,翻车时老爹的头就离翻扣过来的货斗只有几公分,是翻滚的西瓜救了他一命……类似这样的险境,在走南闯北的老爹身上出现过了很多次。老爹也是福大命大,屡屡从死神手里把命捡了回来。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做采购员的他,本来是最有机会为自己家里的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弄上点便宜食品、便宜布匹的。可是我们却很少从接连出差在外好几个月后风尘仆仆归来的老爸的行包里,找得到属于家里几个孩子自己的好吃的,哪怕是一块糖。时间长了,我们姐妹几个也都习惯了,爸爸的包里永远都是公家的东西,没有自家孩子的份。
有这样的老爹,我的妈妈也变得无比强韧,家里家外的事一肩挑,因为她的丈夫整个把人都奉献给了工作和单位,家里实在指望不得。妈妈在说起爸爸的经历时,总是用嗔怪的语气说“那有什么办法,那个时候的人都一样,‘活着干、死了算,一天不死一天干’啊,谁让你爸是党员?”这样云淡风轻的评价,蕴藏了多少对生活的隐忍和期盼、对丈夫的支持和理解,这一点,一直到我长大以后才慢慢体会得到。
“活着干、死了算”的精神,说到底就是“奋斗”的精神。这是一种带有更多本土风味的豪迈,和一股子无比正宗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在老爹年轻时的那个时代,是铁人精神、王进喜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的时代。爸妈这样的升斗小民,握着拳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那一刻,也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就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最重要的东西连接起来了。正是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履行和传承的这些精神,曾经支撑起一个国家的整体气象,一个民族的群体意识,也支撑起他们自己生命的意义。这个意义,已经穿越时空,从他们那一代人心里,流淌到了我们这一代心里。如同强大的生命基因,用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晚生后辈身上做着强韧的表达,这个基因的表达,恐怕是任何力量都奈何不得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