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1”系列评论之二 盘点即将过去的2011年,我们要记住法网大满贯新得主李娜、拉斯克奖获得者屠呦呦、水稻新神话缔造者袁隆平、IMF新副总裁朱民等大英雄和大人物,因为他们本身就创造了历史;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和平凡的角色,因为他们曾让我们感动和敬仰,也因为他们离一般的普通人更近。 社会因人而美丽,国家也是如此。回首这一年,我们一次又一次因为各种“最美”而动容,也一次又一次因为一些“小人物”的良善之举而感动。当杭州两岁女童妞妞从10楼窗台不慎掉落之时,“最美妈妈”吴菊萍出于一种母性本能用双臂接住了她,自己却多处骨折;当见到有路人因交通事故而受伤之时,烟台“最美女孩”刁娜主动挡到伤者身前疏导交通,即便被飞驰的车辆剐倒也觉得“很值”;当佛山女童小悦悦被卡车撞倒,“最美婆婆”陈贤妹毫不犹豫地将她抱起,这位拾荒老太扶起了摔倒的道德…… 如果要列一个致敬名单,这份名单上应该还有勇救落水儿童的常山老人占祖亿、重庆“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温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11年累积无偿献血4000多毫升的“熊猫姑娘”周晓娟等人的名字。这些“小人物”用平凡的义举,践行了真善美的深刻内涵,也用一些让人感怀的“小行动”,展现了人间大爱和大德。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正义的力量和良知的温存,理应得到人们的礼赞。 诚如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所说,草根道德明星的涌现,充实了社会光明面,有助于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和主流价值观。不过,如果对社会建设有更高的要求,换个角度加以理解,诸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被拔高到“感动中国”的高度,可能恰恰说明“最美妈妈”“最美婆婆”这样的道德楷模暂时还比较稀缺,这意味着我们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让这些“最美”成为普遍的美德。 无需赘言的是,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需要那些让我们感动和温暖的“小人物”,更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公民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小人物”。他们的盈尺之微,增加了社会共识,善化了公共关系,提升了公共生活的质量。恰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过的那样:“一小群有思想并且有着献身精神的公民可以改变世界,不要怀疑这种说法,事实上,世界正是这样被改变的。” 回首2011年,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他们以有“理”有节有风度的扎实行动,共同见证和推动着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进步。媒体人邓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了“免费午餐”公益行动,给贫困地区的数万名学生改善了营养;浙江大学生雷闯为办理一个健康证较真,以行为艺术的方式维护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广州市民区伯主动上路拍照监督公车私用,希望以此推动立法机关将禁止公车私用写进法规;广州少女“拇指妹”区佳阳申请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举牌哥”陈逸华反对花巨资统一改造地铁站,无非是基于“城市的发展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 我们很难确定,作为数十亿人的一个微小分母,这些“小人物”的行为会对时代洪流的走向产生何种影响;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那些涉及公民权利的关键事件中,每一个社会公民的积极参与,可能会产生改变时代的力量。 不过,谈及“小人物”,我们也绝不能忘记那些基层弱势民众。“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衡量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程度,最重要的标尺是看那些小人物的命运如何。受历史和现实因素所限,诸如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还面临很多尚待解决的现实困难,我们还有1.28亿贫困人口,这是我们永远应该铭记的现实国情。因此,当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富强之时,我们尤其应该理解小人物面临的问题和难处,尽可能地给他们平等的机会、通畅的维权渠道、健全的保障体制。这也是长久维系社会和谐之需。 社会是由你我他这样的“小人物”所组成的,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社会面对的现实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身在社会转型期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或许可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建言;少一些极端,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干。(易艳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