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钱处方”中的对话鸿沟
发表时间:2014-02-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州一名2岁多的孩子晚上出红疹,家长去的多家药店都关了门,最后跑到一家医院,一位女医生问明情况后,开了4片扑尔敏就见效了,药价只有4分钱!2月7日,网友“溜溜的闯”在微博上晒出这张处方,《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官微随后陆续转发,一时间,“4分钱处方”在微博上掀起千层浪。(《大河报》2月10日)

  类似“小处方”并非首次出现,但此次引发的热议显然不同以往——不少医疗专业人士纷纷参与讨论,从而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在“看病贵”饱受诟病、“大处方”频频曝光的现实背景下,“小处方”无疑是一种稀缺资源,公众以此来呼唤医德回归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不过,药的价格与其是否合理没有必然联系,开药便宜与否并非评价医生好坏的靠谱标准。

  将用药科学与否维系于道德自律,显然也是医生难以承受之重。相比之下,医疗专业人士更倾向于通过专业技术来进行理性评判,而这种医疗专业性恰恰是普通公众所欠缺的,所以普通公众更看重医德。因而,各说各话的讨论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不过,这样的讨论并非没有意义,其本身可能比“4分钱处方”更值得关注——由此,不仅可以看到公众对“看病贵”的焦虑,也可以看到医务人员对医德泛化的抵触——医患双方缺少一个正常对话的平台,而不尽合理的医疗体制以及由此造成的诸多负面事例,则在不断加深着双方的隔阂。

  医疗的专业性使普通人面对的是一个绝对的技术盲区,当多数人将信任票投给医德时,呈现出的是对医生几乎本能的不信任,而医生本身又以医疗制度代表的身份出现。因此,公众对医生的不信任,实际上也折射出对现有医疗体制的不信任。在医疗费用不断水涨船高的过程中,公众不可避免地会对医生的职业行为产生质疑,甚至将降低医疗费寄托于医生道德水准的提高。

  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于药品收入、诊疗服务收入、政府补贴三部分,三者间此消彼长——加大财政投入的缺席,使医疗诊断更像医患之间的利益博弈,无论是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还是其后提出的“以技养医”,实际上都是“以患养医”。以此为背景,省钱与否成为多数人判断医疗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即使是医务人员纯专业性质的建议,只要不能降低费用,都难免会被视为“另有所图”。这种对话鸿沟,正是“4分钱处方”颇多争议的根源所在。

  由于患者个体以及病情的差异,“4分钱处方”本身并不具备多少可复制性。不过,医患双方对话鸿沟的存在,使得这种各说各话的争论难以在短时间内平息。当类似事件不断引起争议时,更应从制度层面引起足够反思,如果能加大医疗投入,以完善有力的监督有效遏制医院的牟利冲动,医患双方的对话无疑将更加心态平和。如此一来,面对一张处方,各方才会将目光专注于医疗诊断,而不是暗自揣摩其中是否潜藏“猫儿腻”。(赵志疆)

责任编辑:项丽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34023&encoding=UTF-8&data=ABp1hwAAAAcAAADsAAAAAQAl4oCcNOWIhumSseWkhOaWueKAneS4reeahOWvueivnem4v-aynwAAAAAAAAAAAAAALzAtAhRFNnqX3o1XOR67tFMFVZ_OvrZbWAIVAI4LFGuyabCtWMf7JZJ4qi4mnrWk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34023&encoding=UTF-8&data=ABp1hwAAAAcAAADsAAAAAQAl4oCcNOWIhumSseWkhOaWueKAneS4reeahOWvueivnem4v-aynwAAAAAAAAAAAAAALzAtAhQ_ItZnK9iiXBgaLILbuzDvVgsHqAIVAIKO-e5oF6D93tgbY0_PCqj9pbBJ&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