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在他邦,文归海外”,这是郑振铎先生面对中华古籍流失海外时的慨叹。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民间机构以及爱国志士一直在不懈努力,采取多种途径促使流散海外的中华古籍回归祖国。 海外中华古籍的回归主要有原生性回归和再生性回归两种渠道。 原生性回归,是指对流失他国的中华古籍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合法追索、通过拍卖市场抢救回购、制定政策鼓励捐赠回流、馆际间合作与文献互换等手段,将古籍文献的原生实物进行回归的形式。如1997年上海市政府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抢救回购了翁同龢的全部藏书。但专家们也指出,原生性回归的难度极大。尽管中国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但限于目前的国际环境以及多年海外中华古籍原生性回归的司法实践,海外中华古籍原生性回归工作一直收效甚微。 再生性回归,是指在原文献实物回归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对他国所藏中华古籍采取复制、缩微、影印等形式回归的策略,也是目前海外中华古籍回归采用最多的办法。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丛书》,2003年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等重要古籍的回归都是采用复制件方式的。但就其回归效率和利用效果而言,仍不能如意。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古籍数字化遂成为海外中华古籍回归的全新模式。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主要内容是联合目录建置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开发。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开发模式主要表现于国际合作典藏机构之间的共建共享。国际合作是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重要形式。国际合作开发中文古籍数字化资源可以实现技术、资金及资源的优势互补。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国际合作共建共享开始于上世纪末,其中以“国际敦煌项目”(The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简称IDP)和“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计划”(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最见成效。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国际合作步伐加快,以数字化回归的海外古籍项目陆续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