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7eb9bb78b14fd00382c.jpg
朱敏才夫妇
七旬外交官夫妇山区支教10年 “发挥了余热 我们最满足”
9年前,徐本禹支教的故事感动了千家万户。被感动的人中有一对退休夫妇,他们毅然来到贵州做起了支教老师。他叫朱敏才,她叫孙丽娜。鲜为人知的是,朱敏才年轻时曾是外交官,他和妻子孙丽娜曾在尼泊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等国家生活了17年。一心想着“老有所为”的朱敏才夫妇10年来一共在贵州山区的5个小学支教过。问及今后打算,朱敏才说:“我这把老骨头或许哪天睡下去就起不来了,但我肯定会教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视频来源:中国新闻社)
1.外交官被徐本禹事迹感动 划过半球的轨迹在贵州停下

 

孙老师夫妇在国外时的合影。京华时报记者 王海欣 摄(资料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2014年4月初,记者首次来到位于村道旁的龙坪镇中心小学。“Good afternoon,Where are you from?”六年级的男生李毅主动用英文与记者打招呼,他的英文老师在记者身旁露出赞许的笑容。
    龙坪镇中心小学共249人,其中20%是留守儿童,近两年修整过的二层教学楼,是孩子们最新的学校,操场上有乒乓球台。
    朱敏才看着男孩背影说:“三年前,他和这里的大多数孩子都很害羞、不愿意跟陌生人说话,除了上课时念课本,他们全是‘哑巴英语’。”
    今年72岁的朱老一直用标准普通话跟记者交流。得知朱敏才是贵州黄平人,在贵阳长大,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系。记者用方言问了几句老人在贵州的生活,朱老用贵阳话说:“现在滴滴个(一丁点)辣椒都不吃,因为孙老师吃不了。”
    朱敏才前半生工作的轨迹划过了小半个地球。他曾在外经贸部(商务部)工作近40年,在加拿大、坦桑尼亚、利比里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工作了17年,2002年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的岗位上退休,妻子孙丽娜是中国第一批小学英语老师。

    2005年年初,孙丽娜和老伴朱敏才被“感动中国”中大学生徐本禹的事迹深深打动。老两口想不到,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如何能够耐得住贫穷和孤独,选择到贵州落后的大山里默默支教。看完节目,孙丽娜随即产生了到贵州山村教孩子们英语的想法,老伴朱敏才随即表示支持:“你去那里教书,我也去,更何况贵州还是我的故乡。”
    “我们想要打开山区孩子看世界的‘窗口’”朱老师说。之后,
两位老人收拾简单的行李就赶赴贵州,如今加起来130多岁的两位老人在贵州一待,已有10个年头。

2.扎根山村倾心教学 "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通过媒体帮助和自己寻找,辗转贵州省黔西南州、贵阳、遵义支教,望谟二小、尖山苗寨小学、世华小学、裕民小学和龙坪镇中心小学这些鲜为人知的学校名称,因为朱敏华而让更多的人知晓。
    条件最艰苦的是尖山苗寨小学,这个位于贵州兴义市马岭镇大蚌村群山之中的学校,是苗寨每户人家自己背石头建成,每次从学校到集镇补充物资,都要步行4小时左右。
    尖山小学除了朱敏才夫妇只有一个老师,因为他们夫妻的到来,学校在语文、数学、英文课程基础上,还给这些苗族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等课程,夫妇两人分工协作,孙丽娜通过媒体为学校募捐物质、与其他学校建立联系,开展活动,喜欢摄影的朱敏才还担任起为寨子里的乡亲和学校摄影的任务。深处山区的学校,对外交流很少,当地的孩子大多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朱敏才夫妇通过上课、游戏、对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开朗、自信。

朱敏才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上英语课。(资料图片来源:黔龙网)

    尖山小学的孩子们学会了讲卫生、懂礼貌,学会唱汉语歌、跳舞,甚至深度地了解“世界”的含义。在尖山一年,通过家访、闲暇时的活动,朱敏才几乎给全寨83户400多人都留过影。
    朱敏才录制的尖山小学视频里,孩子们面对镜头从最初的躲避、低头变成面对镜头嬉笑打闹,主动挥手说“Hi”、做鬼脸。那情形,让记者心头一热。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至今保留着在支教学校里的每一张排课表和部分学生的作业本,并记录着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朱敏才还将支教生活做成视频和PPT,成为自己长久的记忆。
    在孙丽娜保存的作业本里,曾支教的尖山苗寨小学,连寨子都很少走出的苗族女孩李兴艳,用日记记录了与两位老师的伙伴墨西哥吉娃娃的趣事,她在其中一篇日记还提到:我不但想要当班长,还想要上大学。

    到2014年7月,老两口在贵州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支教也有整整四个年头。“到贵州是因为2005年,看到一则新闻里讲贵州山区老师的艰辛,在老伴的提议下我们就来了,当时只想到山区支教,让孩子们有老师、有学可上。”朱敏才说:“现在,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要提高孩子们的素质,让他们学会倾听与沟通,学会交流。希望有一天他们走出去时,可以抬起头,带着自信展示自己。”10个年头的支教生涯,夫妻俩见证着山区的孩子从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到今天做在窗明几亮的环境里读书学习。
  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记者在朱敏才的六年级课堂内听讲。在他的课堂上,没有看到照着书本的朗诵,而是分小组的英文简单交流,并进行必要的社交礼仪培训。
  课间,李毅再次主动与记者聊起天,还认真地把自己名字写在记者的本子上,从家庭到自己的情况,他用较为流利的用英语介绍着,并不时问着记者一些问题。
  李毅告诉记者说:“以前我不太敢跟陌生人说话,朱老师给我们画了一个图,教会我们怎么向人提问。我刚才是按照朱老师教的向你提问。我最喜欢的英文歌是贾斯汀·比伯的《BABY》。如果现在有外国人来了,我也要给自己加油,和外国人说几句。”

朱敏才夫妇在遵义县龙坪镇夫妇中心村小学的宿舍。(资料图片来源:黔龙网)

    记者在朱敏才所教授的六年级班级里,看到同学们手里拿着一张他绘制的“六何图”,六何分别指出是何人、何时、何地、何物、何如、何故。
  “您将记者在大学里学习的‘5W1H’新闻要素教给了贵州乡镇六年级的学生。”记者向朱敏才表达这个想法。朱敏才说:“是的,这是国际通行的六个元素。用这六个元素引导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向,也是孩子好奇心的源头。从六个元素出发,帮助他们打开与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十个年头支教经历,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远离儿女、深受病痛折磨,厚厚的病历和检查化验单摞在一起近15厘米高。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向记者展示收藏的学生作业本,带着眼镜她几乎把作业本贴脸上才看清。她已停止上课,照顾朱敏才的生活,并想方设法为学校增添物资;朱敏才也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两人的课时从支教最初的一周32节课降至4节英语课。孙丽娜说:“支教这几年,我定时回北京开药,顺便也带生活用品过来,已经拉坏了5个便携手拉车了。”
  “支教生活有苦有累有快乐,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当初我的一句提议成为他现在不愿意离开的理由,只要他每天能爬起来,我们就会教下去。”孙丽娜说:“我最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那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信念。”

3.事迹感动"高层":副省长率队慰问 中宣部《国魂》摄制组采访 

 

陈鸣明率队慰问支教志愿者朱敏才夫妇。(遵义日报)

    二位老人的感人事迹通过媒体的报道后,很多好心人给孩子们送来了许多学习和生活用品,孙丽娜说:“在黔西南州马岭镇尖山苗赛小学,送来的本子、笔,孩子们三年都用不完,一百多个孩子,赠送的衣服平均能得十五件,东西太多了”。2014年,他们还获得了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基金的首个10万元大奖,他们将用这笔钱给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建一个食堂,让孩子们能在食堂里吃上“爱心午餐”。

    动人的故事不仅引来爱心汇聚,更感动了当地政府部门。2014年4月15日,受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委托,副省长陈鸣率队来到遵义县,对九年来一直在贵州山区支教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进行慰问。遵义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曾瑜,副市长李莲娜陪同。
    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陈鸣明关切询问朱敏才夫妇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对其九年如一日支教行动表示感谢和崇高敬意。陈鸣明指出,朱敏才夫妇等支教志愿者克服各种困难,甘于坚守、扎根山乡,以高尚的理想追求、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深厚的学识,将满腔热情倾注于支教工作,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弘扬。

    近日,中宣部电视专题片《国魂》摄制组来到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中心小学,对在这里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和妻子孙丽娜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拍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从多个角度,采访拍摄了朱敏才夫妇支教地点校园的环境及教学氛围,并以朱敏才夫妇背后的故事为题先后采访拍摄了学生、学生家长及龙坪镇中心村干部和群众。据了解,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大型纪录片《国魂》,旨在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各行业,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传递正能量。

    问及今后打算,朱敏才笑着说:“我这把老骨头,或许哪天睡下去就起不来了,但我肯定会教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道德点评:

 

    在贵州,朱敏才夫妇生活的艰苦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可是朱敏才说:“我们不撤退,等到最后实在爬不起来的时候再不干了。”老人的毅力让人吃惊,这两位耄耋老人真正的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他们是国家的好干部,他们把炽热的爱心和全部的生命都献给山里的孩子。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的部分地区,那里远离城市,那里仍然贫穷、落后,那里的孩子单纯、朴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全世界最美的梦想。或许我们之中很多人不能像这两位老人一样,抛弃一切去帮助这些孩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他们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一个人的爱心是很少,但是如果13亿人的爱心,就会形成一个爱心海洋。
  
网友评论
世界是一个大的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生活需要正能量,朱敏才夫妻带过的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天真无邪,有着鸿鹄之志。看着他们成长,成才就是两位老人最大的心愿了。
    朱老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是我们身边看得见的榜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农村教师,热爱教育,扎根山区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朱老师退休放弃舒适生活扎根山村,是源于他对山区孩子的爱。“老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透过朱老的事迹,我们明白教师并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当自己真正投入教育事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时,这份事业也将回报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感。
贵州
上榜时间:2014.05
个人简介:
朱敏才先生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早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2005年,夫妇俩在北京退休后相继到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小学、兴义市马岭镇尖山小学、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和中心村小学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