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还没有退休,平时还是正常上班。我喜欢摄影,周末的时候就出去拍照采风。以前还会去花店里搬搬花,现在腿脚不好,搬不动啦。最近我就经常跟一些画家、作家一起画画、写字练书法,希望有一些作品可以在网上做拍卖,把拍卖的钱继续帮助娃娃上学……”
谈话刚开始,叶树元很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他的近况和计划。至于前不久入围第八届中华慈善奖的荣誉,轻描淡写地便被他几句话带过了。或许,想方设法地为孩子捐资助学、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题,一点一滴地用行动去实现,才是他最快乐的源泉。
绵阳三台县水务局的活雷锋叶树元(左一)无私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
“我给一些孩子寄钱,帮助他们上学。看到他们从没有文化,从小学读到大学,就觉得很有意义,很快乐。”叶树元说。
1954年,叶树元出生在四川三台县一个叫龙沟村的地方,1972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担任过驾驶员、汽车教练、副班长、班长,8年后复员。1991年调三台县政府办公室任驾驶员、行政科副科长,1996年任县政府法制科副科长,1997年调入县水务局任宣传员至今。
1994年叶树元资助第一个孩子。
1991年,叶树元去凉山摄影,亲眼目睹了山区孩子的贫困生活,萌生了用知识改变命运,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上脱贫致富路的想法,在与当地团委联系后,他走上了艰辛的助学路。一个、三个、七个……盼望他资助的孩子太多,仅靠公务员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为继。在节衣缩食仍无钱资助孩子们时,他就把住房和家具卖了来筹集资助费用,妻子不理解他离他而去,净身出门的叶树元借住在朋友提供的住宅中,家具几乎都是几个朋友送的,但他资助孩子的决心不变。
为了让更多贫困孩子上学,叶树元利用一切工作之余,给孩子们挣学费,忘命的劳动。他做过挂历,经营过花店、苗圃、帮人搞过绿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供孩子上学。20多年来,他本人直接资助的孩子有66人,耗资近130余万元。
对于叶树元,孩子都管他叫“阿爸”。叶树元通过1000余封书信、家访、节假日团聚、与老师交流等形式培养孩子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良好品质。走上工作岗位的20多个孩子个个表现出色,又与“叶阿爸”一起参与爱心接力。
2.建“协会”“基地” “老爹”将爱心帮扶做成产业
叶树元喜欢把孩子、年青人称作“娃娃”,言语之间默默地流露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与呵护。
“我自己直接帮助了66个娃娃,这些年有很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我们一起帮助了1200多个娃娃咯。”叶树元的四川口音里无不透露着他的快乐和自豪。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动中来,叶树元萌生了成立一个爱心组织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成为了现实。2006年,“三台爱心救助协会”成立。全国各地的爱心纷至沓来,企业家、私营业主、留学生、普通劳动者,旅法华人作家郑碧贤,还有原全国政协委员、老舍之子舒乙,瑞典华人歌唱家邹荣美和Peter夫妇……涓涓之水在“三台爱心救助协会”相汇聚集成爱心的海洋。截至目前,协会已资助孩子1460人,资金34万余元,捐助衣物、文具、书包等物品价值200余万元。
叶树元深入偏远乡村改善穷苦孩子们的生活。(资料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在爱心资助的漫漫征程中,叶树元感到不能长期依靠好心人出钱。“要是自己有产业该多好啊!”他的想法得到了协会会员和爱心人士的支持,2010年5月,在三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位于三台县石安镇清泉村的一个占地近40亩,集休闲、观光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农家乐——三叶同乐园正式开业,它是三台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极为可观,开业不到一年,盈利已过万元。农家乐还为资助双方提供了一个见面交流的平台,也是孩子们向恩人汇报思想,展示才华的舞台。
行走在关爱线上的水务局老党员叶树元。(资料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除开办农家乐外,叶树元还利用经常往返凉山的机会,与那里的志愿者以及被资助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形成联盟,将大山的特色农副产品,如木耳、蕨菜、蘑菇、核桃、苦荞茶、荞麦粉、野猪肉等运到内地销售。如今,“叶树元”牌商标已成功注册,所获得的利润部分用来资助孩子上学,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逐步形成依靠自身力量资助孩子的良性循环。
如今,“叶树元”牌商标已成功注册,贡献给资助的孩子和爱心人士创业,将贫困孩子家乡的土特产加工包装成产品销售市场。销售后一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叶树元筹建“叶树元爱心救助基金”,以便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让受资助的孩子接过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3.“老爹”受邀登多地“春晚” 拍摄者:他这种人比大熊猫还稀少
水利人叶树元“帮助弱势、快乐自身”的行动,引起了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各级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纷纷报道了他与爱心协会的事迹。三台县电视台的专题片《阿爸》曾荣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奖,是建台以来最高奖。2012年,湖南、深圳、天津等卫视陆续邀请叶树元上当地春晚,并先期去凉山实景拍摄,叶树元通过媒体,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他的爱心团队,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叶树元带四位孤儿走进“百城春晚”。(资料图片来源:蜀龙网)
2014年1月27日,绵阳市文明办调研员尹步贵、创建科科长李军、三台县文明办副主任廖琛等率领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慰问组到三台县水务局看望慰问第三届绵阳市道德模范评选获奖者叶树元。
绵阳市市文明委慰问组来到水务局机关党委会议室,与四川省级优秀志愿者叶树元同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的工作、生活和关爱他人志愿行动推进情况,并送上绵阳市文明委领导赠送的春节慰问品,鼓励他继续把“关爱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精神弘扬光大。市慰问组强调,这次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帮扶,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道德模范的关爱,也是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关心、爱护、帮助道德模范的良好风气。希望道德模范要把荣誉,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更好地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叶树元将每一笔捐赠都刻在石碑上。
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镜头记录叶树元的助学行动的?
答:2011年开始,成为自由人后才有更多时间关注。
为什么拍?和叶树元相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知道他的故事是真实的,23年如一日,他的慈善之路不可复制,别人有钱做慈善,他是没钱也做慈善,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给予别人,我至今没见到第二人,他这种人比大熊猫还稀少。所以,我将一直拍下去,直到他或我走不动为止。
顺便说说,拍他,纯属自费,常常为外出费用发愁,心有余而钱不足,比如他带孩子们到北京参加春晚,到湖南卫视拍专题,去香港参加慈善家周伟堂先生的追悼会等等,不得不放弃。
问:路途中遇到过哪些危险的事?
答:遇危险是不可避免的。最惊险的有2次,一次去凉山金阳县,雨夜过金阳山,大雾,能见度几米,路烂路窄,一边靠山时有塌方,一边是不见底的悬崖,同行的一辆车差点栽下悬崖,车上一对作家夫妇受惊不小,第二天搭班车返回。第二次就是前不久坐摩托去大凉山,狭窄的山路旁是百丈深渊,另外两名同行的志愿者不敢睁眼睛,怕一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亡。
问:在记录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叶树元把自己比喻为路边的一棵野草,不显眼的野草,走不动的那天就是枯萎的时候。他走过的历程说起来就这样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是,常人又做不到,又可以说伟大。偶尔我请他吃饭,他实打实地说:“不瞒你说,我两三个月吃一次肉,只有孙女来了才去买肉”。要说感动,就在他的生活里。
问: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收获快乐收获健康,为社会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摄手:
魏志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就喜欢照相,拍了很多纪念照。近几年偏好社会纪实。7幅照片入选中摄协,《影像见证汶川涅槃》画册被中央档案馆收藏;《红丝带》获“2008感动瞬间——寻找身边的平民英雄”全国摄影大赛第一名;《默哀》获“2008感动中国”全国摄影大赛入选收藏;《羌民过年》获“天翼杯”祖国华诞人民微笑摄影大赛三等奖。
爱心是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周围所有的人。叶树元老师捐资助学,传递爱心,用人格力量去鼓舞他人,用先进的事迹去辐射社会,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默默地传递着更多的正能量,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社会人士加入了助学扶困的行列,为社会各界树立了榜样。他组建“三台爱心救助协会”,创设三叶同乐园,更让人们了解捐资助学也可以另辟蹊径,爱心帮扶并非困难重重,一些“妙招”同样可以让好事做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