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回头看: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
发表时间:2015-05-14   来源:新华网

  (中国网事·锐话题·关注简政放权之一)简政放权回头看: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新媒体专电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这一重要改革的“先手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两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当前还面临着如何理顺“最先一公里”、落实“最后一公里”和破解“中梗阻”等问题。

  “群众满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是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重要标准。记者采访梳理,进入“攻坚期”的改革过程中老百姓还有哪些不满意?

  不满一:某些部门“放责不放权”“你放他不放”

漫画:恋。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一些地方干部向记者反映,简政放权改革推进两年多来,仅仅从数字上看,各类审批权下放已经很充分,但无论是在国家部委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动辄上百项的权力下放,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分”。

  湖南省一位县委书记说,从目前中央和省级下放权力来看,有的部门下放的仅有受理权或初审权,而终审权没下放到位;有些把决定权下放了,却留下发证环节,出现一半环节在上级办、一半环节在县里办的现象,群众觉得不方便,怨气都撒到了基层政府。

  还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部门在下放权力时存在“放责不放权”的现象,复杂的、担责的权力下放了,操作简单的、含金量高的、权力特征明显的、无需承担重大责任的权力还牢牢地抱在手中。

  中部地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涉及新办企业的审批涉及十几个部门,只有一两个部门审批权下放了,原来在市里就可以跑完的审批,现在还得市县两级一起跑,“长袖短袖都得顾”。还有些地方后置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了,前置审批部门或相关联部门却没跟进,导致企业办事人员省、市、县跑上跑下,“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效率。”这位企业负责人抱怨说,这样的“放权”还不如不放。

  不满二:部分审批“由明转暗”

  浙江一位民营企业主告诉记者,大量的行政审批被取消,一开始让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很快就发现,这些被“取消”的审批事项又悄悄地转移到了中介机构。

  相对于原来的行政审批,“中介”审批“由明转暗”,不仅关卡一个没少,而且更容易出现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今年海南省两会上,海南现代科技集团董事长邢诒川指出:“一个建设项目,从拿地到拿证,要经过24个中介机构的‘关卡’、送审48个评估报告,要想加快审批,就得塞‘加班费’!”原本有章可循的政府审批反而成了无章可循的中介寻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胡伟说,靠市场驱动来割政府的肉,该割的差不多都割掉了,剩下的都是割不动啃不动的硬骨头,需要政府进行自我革命。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推进自身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即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因此,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市场本身,而在于政府简政放权,进行自我革命。

责任编辑: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