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清廷授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袁即委任唐绍仪为总代表,率团与南方的总代表伍廷芳进行和谈。20日,伍廷芳提出,人心倾向共和,若非承认共和,别无议和之法。唐绍仪表示同意,并说袁世凯也赞成共和,只不过不好说出来。唐旋即提出召开国民大会、公决民主或君主的方案,袁世凯以事关清朝存亡,内阁不敢做主为名,奏请隆裕太后召集王公大臣开会讨论,王公大臣多数表示赞成。隆裕告知袁世凯,准唐绍仪所请,迅拟选举办法。 因唐绍仪与伍廷芳议定的召集国民会议办法对袁世凯不利,加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总统,袁世凯感到受了革命党人欺骗,于是不承认所议办法,并准唐绍仪辞职。实际上,仍令他留在上海,私下与伍廷芳协商。 逼 宫 1912年1月14日,唐绍仪问伍廷芳,如果清帝退位,推举袁世凯为总统有多大把握。伍廷芳随即电告孙中山。孙中山复电说:“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袁世凯得知能够当上总统,便放下心来,开始逼宫。 16日,袁世凯进宫对隆裕说:环球各国,不外君主、民主,民主如尧、舜禅让,民军也不想因改为民主,减少皇室尊荣。“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指法国大革命时被处死的国王路易十六)之子孙靡有孑遗也。”他说话时虽然痛哭流涕,却暗含恫吓之意。 袁世凯出宫后,行至东华门外,遭到革命党人炸弹袭击,随即称病不朝,把逼宫任务交给民政大臣赵秉钧等。后来,袁世凯又用重金收买了隆裕最信任的太监小德张,让小德张游说隆裕,隆裕本就优柔寡断,在袁世凯的内外夹攻之下,动摇起来。 22日,孙中山令伍廷芳转告袁世凯:清帝退位后,袁须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主义,孙中山即行辞职,由参议院推举袁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这才感到真正吃了一颗定心丸,但隆裕仍然坚持召开国民会议解决问题。于是,袁上折威胁说,采用这个办法,就不能保证清帝退位后皇室受到优待。而后他又密令段祺瑞等前线将领致电内阁代奏,指斥亲贵阻挠,请求明降谕旨,宣示立定共和政体。 为促使隆裕早下决心,29日,袁世凯一方面令杨度等人组织共和促进会,宣言目前实行君主立宪已晚,应速实行共和;另一方面,上折催促隆裕迅速做出抉择,加紧刁难。隆裕见王公亲贵都不敢发表意见,自己实在无路可走,经过反复深思,遂做出了皇帝退位、颁布共和的决定,于2月3日授袁世凯全权,与南方协商退位条件。 可是,隆裕并未决定何时退位。5日,袁世凯又密令段祺瑞以前敌将领名义致电内阁,指斥皇族败坏大局,阻挠共和,并声言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袁世凯让王公大臣看了电文,他们个个毛骨悚然,再也不敢说反对退位的话了。几经协商,南北双方对退位条件达成了协议,隆裕认可。1912年2月12日早晨,隆裕将事先写好的以宣统帝名义颁发的清帝退位、公布优待条件、劝谕臣民三道诏旨盖好大印,领着宣统帝退朝。至此,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覆亡了。 作者简介 侯宜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袁世凯传》、《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