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年 | 亲历!八年抗战中广东省府的五次迁移
丘质模

抗战时局中的广东省府主席吴铁城于1938年在省府驻地岩洞石壁题刻

    抗战八年,广东省府先后于1938年10月29日、1939年冬、1941年秋、1942年7、8月和1944年6月五次迁往广东省的西北部连县(今称连州)地区,时间跨度共6年。连县这个小小的地方,既见证了广东地区的抗战也是华南战场的一个缩影。

  一 广州沦陷首迁连县

  1938年10月12日,日寇突袭广东惠州大亚湾登陆,10月19日吴铁城主席率省府人员撤到韶关翁源县,22日广州沦陷。南海、番禺、顺德、从化、花县等相继失守。26日敌军再陷佛山、三水, 28日集中主力,矛头直指省府迁入的韶关翁源。时局急转直下, 国民政府于10月28日再批准广东省府进驻连县。次日, 吴铁城主席即率省府机关由翁源迁到连县三江镇(今连南县城)办公。

  三江镇有众多石灰岩洞,其中几个大石岩,抗战时成为省府机关的办公要地。如湟本的观音岩,约三万平方米大,深约1500米,是省财政厅故址。岩内整个厅面用石头砌平后,再铺上木板。上世纪60年代后期, 木地板被不慎失火烧毁。

  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大片土地,两个月时间就先后落入敌寇之手,广东面临全面沦陷的危险,国民政府于1938年12月23日重组省府。命令李汉魂将军率部回粤主政。1939年元旦, 李汉魂在连县民众会堂宣誓就任九届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和第35集团军总司令。李汉魂向全省军民誓言:“锋镝余生之汉魂,决心卧薪尝胆。沼吴有日,目的所在不达不休。” 

  日军当时控制了粤北与外界陆上交通线, 封锁了大、小北江航道,并对连县城乡狂轰滥炸,妄图把连县广大军民困死在包围圈内。1938年11月6日.一天就派来18架敌机狂炸连州城,投弹数十, 死伤男女百余;小小县城,毁屋无数,满目凄凉。市民为保安全,纷纷疏散到乡村躲避,市面一片萧条 。时任燕喜中学校长杨芝泉,目睹敌机惨绝人寰暴行,义愤填膺,当即在校内一块高崖之上建碑,刻上“毋忘国耻”四个大字,教育学生。这碑至今仍保存完好。2003年,连州中学原地加竖一碑,碑上以花岗石铭日寇罪行。

  二 封锁下的连县民生交困

  连县历来是粤北及粤湘边境十多县数十万人民食盐集散地,食盐生意从而也成了连县经济重要支柱。盐商从广州采购,经大、小北江运回,在闻名的盐铺街销售。

  当大、小北江被日军封锁后,连州盐业经济台柱随而被毁。盐,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或缺食品,食盐断源,社会一片恐慌。县府曾发动民众将原来盐仓、盐铺的地下泥土挖起来,用水淘洗、滤去杂质,再将澄清后的水复熬成盐,暂解燃眉之急。

  除盐以外, 其他靠外地购进的必需商品,来源也被切断 ,物价普涨、暴涨。盐价最高,涨至80元一斤,是油价的40倍。县府为了安抚民心,以100斤盐换1000斤谷,给每乡配数千斤盐。九陂下水乡乡长钟庆芳,竟敢以1800-2000斤谷换100斤盐卖给乡民,乘机大发国难财,决非仅此一例。

  当年日军侵占的广东三分之一地方,全是富饶地区,余下的国统区,几乎都是贫瘠山区。据有关记载, 抗战前1937年广东税收为3000余万元,1938年锐减到1300余万元,省财政极度困难。对山多地少贫瘠的连县来说,尤为糟糕。抗战八年,省府所属机关,及随之迁连的单位、群体、实业,仅可查的就有87个,连同走避战祸随来民众超过12万人,相当于连县原住民的一半多。别的不说,吃饭就是一大难题 。

  1940年5月前后,连县县境出现严重虫灾,蝗虫一天吃掉几十亩的禾苗。全村农民联手捕杀,也无济于事,损失稻谷五十万零九千多担。晚造又遭严重旱灾,除沿河两岸能用水车供水的稻田外,所有望天田几乎颗粒无收。这年春荒期间,东陂农民终于爆发“十村抢米”风潮。            

  1943年5月,民众家无粒粮。老百姓每日都成群结队上山挖硬饭头(土茯苓)和采野菜充饥,鸠形鸽面的人,比比皆是。值此百姓挨饿之时,连州的荣丰、阜康碾米厂老板,却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粮价,甚至关门不卖。民众被逼上梁山,数百愤怒人群破门而入,哄抢厂房谷米,有的肩托大包120斤而去,有的手提几十斤而逃。当亊者川流不息,围观者人声鼎沸,风潮前后持续了三小时多。之后, 慈善者倡议赈济, 实行施粥, 遍及城乡 。  

  饥饿与疾病相伴而生,人们为了活命,必然饥不择食。当年病死的家禽家畜,都弄来吃。我家不远的一个村,就有人吃了死马肉丧命的。广泛流行的鸡瘟,也许就是当今‘禽流感’的“始祖”吧。家里养的瘟鸡死了, 就有鸡肉吃,我还暗自高兴。因那时若非过年,休想吃上一顿鸡肉。所幸还没出事。由于环境卫生太糟糕,传疾病自然就多,人死了也不知是怎死的。而我,或许是不幸中万幸者之一吧,我六、七岁就患上隔天发作恶性疟疾,下午二时左右发病,开始冷得发抖,接着就高烧不已,一次烧到不省人事,是用艾火强刺激救回来的。每年蚊子一咬,我就发病,年年如此。病久了,身体非常虚弱,内心十分忧伤。我于1953年上大学离开家乡疫区后,承蒙华中师大校医悉心医治,才甩掉这多年顽疾。

  三 连县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与牺牲

  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广东的抗战极其艰辛!日寇投降后才得知:1945年秋,每8个侵华日寇,就有1个是由孤悬敌后的广东军民抗击着!中国战区受降日军共111.8万人,广东战区受降的就有140510人,占1/8强 。

  抗战前线的兵员补充,连县也不堪重负。1938年冬,连县实行征兵制:兄弟俩,征一人;多个的,再酌情加征。那时我在新殿庙小学上学,乡公所同在这老庙里。我常看见荷枪实弹的乡丁把五花大绑的青壮年抓来,然后用一丈长大木闸锁着一个脚,第二天再押送县府。1939年底,我们上水乡无法完成征兵任务,老实巴交的班贤育乡长,吓破了胆,乘黑夜跑到我们二楼教室上吊自杀。吓得我们半年都不敢去那上学。

  炎秀堂侄女比我大几岁,16岁嫁给九陂小水乡将军山某男子,我是欢送新娘花轿的男童之一。婚后第二年,丈夫被抓去当兵。约莫再过一年,传来丈夫死讯。从此她郁郁寡欢,经常患病,最后患上脑膜炎,未满20岁就悲惨离世。她是我人生中唯一送花轿出嫁的人,因此,她那美丽新娘的身影,永生留在我脑中。

  1944年6月,省府第五次迁到连县,日军便要来攻打。县府马上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动员全县人民破坏县域公路、桥梁,坚决抵抗。九陂区上水乡、小水乡及龙坪等多处要地群众,日夜兼程,很快就将连阳战时公路,挖了许多两三米长、一米多深战壕,以阻击来犯之敌。军民团结如一人,使得敌寇望而却步。

    1944年底,德、意、日法西斯节节败退,末日近在咫尺。但日寇却要殊死顽抗,妄想从速攻陷西南重庆等战略要地,苟延残喘。于是拼命增强粤桂黔各路进攻。日军集结了两万余兵力,于1944年12月29日南北夹击,攻下韶关,终于打通粤汉铁路。随即又调集2800余人,从湘江南下,于1945年1月6日突然进犯连县星子、东陂,妄想乘势再陷临时省会。连县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双方在横江山、云雾洞等山地激战十余天,击毙日寇30余人,敌军只好狼狈东逃。喜讯传来,连县城乡一片欢腾!

  日寇在进攻和败退途经连县各地时,豺狼本性,暴露无遗:“遇男子捉去作向导,不从者杀之,或用火烧死,或生埋地穴。遇女子轮奸致死。住过房屋,不论墙壁、楼板、瓦面,或穿洞破坏,或放火烧毁;粮食和猪牛吃不完,就烧掉或倾入厕所,或放毒其中,锅头、水桶、缸罐皆被打碎。 ”

    1945年夏天,天旱,田地黾裂。秋,大风,早晚造失收,民众饥饿。除了天灾, 连县还流行各种致命传染病,如红白痢疾、脑膜炎、肺结核、恶性疟疾,甚至麻风病。据县志记载:“县内发生严重的流行性疟疾和赤白痢,据不完全统计,死去4500多人。”那时患传染病死去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可以这样讲,当局对活着的人都无能顾及,怎会有余力去统计死去的亡灵。

  在家门前连阳战时公路上,天天都有儿童教养院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成群难童,往阳山县黎埠镇疏散。他们边走边张望,想找东西充饥。一看到菜园,就蜂拥而入,或拔萝卜、或剥菜头生吃。看到这大批同龄难童种种惨状,更加深我对日寇的憎恨。

  据“广东省儿童教养院始末记” 记载:“教养院把沦陷区大批无依无靠难童抢救到后方,免遭日寇蹂躏,当然是莫大善举。但难童入了教养院,由于救济款被层层克扣,加上时局日益恶化,物价暴涨,难童普遍吃不饱饭,不少儿童因饥饿而病死,也有不少儿童受不了这种苦难而逃离,流离颠沛而死亡。”

  抗战时,在我家乡及其他乡村,有不少童养媳和婢女,她们都过着非人生活。附近村一户有童养媳人家,养了一些猪来维持生计,每天都要用大铁锅来煮猪饲,灶台比较高,要蹬一两个步级上去。这个活就由一个年约10岁童养媳担当。夏天的一日,她登上灶台步级去搅拌猪饲时,不知怎的,一头栽进铁锅里,被活活烫死。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剧,谁听了不肝肠寸断!可怜的小女,究竟是谁家穷人后代,或与教养院有无关系,我就不得而知了。  

   四 粤秀中学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

    1937年卢沟桥战事伊始, 中共领导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便在连县宣传抗日;是年底,还建立了中共连县地方小组 。同年底,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 总部还迁来连县星子;有‘小延安’之称的文理学院及文理附中(1942年改名粤秀中学)随后也迁入东陂。从此, 抗日宣传便在全县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粤秀中学的学生会十分能干,经常开展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如组织歌咏团、话剧团、“文苗”文学研究社,出版学生会和班级墙报、举行时局讨论会等;还不时组织学生在连州城乡演出话剧、歌剧等等,使抗日救亡宣传日益深入人心。

  粤秀中学九陂籍的谢震、杨青山、陈佐唐、谭浩4位学长,将九陂在连州中学、省女师、韶州师范、励群中学、基联中学、燕喜中学……读书的同学,串连组成 “九陂三乡同学会”,动员大家回乡宣传抗日。数十人的庞大宣传队,终于1943年暑期云集九陂宣传。同学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挥各自所长,或发动捐款,或购买宣传用品,或向人借汽灯之类演出用品,或登台表演,甚至有如丘质尧等一些同学不辞劳苦,远赴东陂粤秀中学借演出布幕。40公里的路程,硬是靠步行肩扛,把布幕和一些服装、道具扛回九陂,以保证晚会演出成功。同学们分别演出了话剧、歌剧、大合唱、相声、叠罗汉(叠罗汉最高者手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条幅)十多个节目。宣传期间,几乎能写大字的民居墙壁,宣传队都用墨笔写上“抵御倭寇,抗战到底!”等标语。

  这次宣传对我帮助很大,从此,我开始关心抗战形势了,1944年夏,方先觉将军率部抗敌47天的衡阳保卫战,我天天在打听、在议论, 对那些浴血抗敌勇士们,由衷地感到自豪、敬佩和感激。1944年秋我上了粤秀中学初一后,经常去看学校出的墙报,最爱看附有地图解说、有进攻箭头指向的战况评述。

  五 中共连县地下党组织有生力量投身抗日一线

  1944年冬,中共连县地下党根据抗战需要,安排粤秀中学谢震等四、五十个革命师生,乔装打扮,分批偷越日寇封锁线,步行到东(莞)、宝(安)、惠(阳)地区,参加东江纵队的武装斗争。次年春,省委又把大部分粤北干部,分别编入西北、北江两个支队,挺进粤北。西北支队进驻英德西文洞。随后省委又要连阳中心县委书记李信率谢震、张文藻、张华甫、张国钧、梁格夫五名连县干部回连作准备,迊接部队挺进连阳。

  粤秀中学在连县东陂6年多的时间里,学生运动十分活跃,进步同学不断涌现,中共组织在学生中培养了革命积极分子163人,其中学生党员约80人。还将一批批进步学生送到东江纵队北上抗日,他们中大多数成了游击队的骨干,还有些人如卢积仁等,为抗战献出了宝贵生命。

  两位高三毕业地下党员,在去东江纵队前夕,还依依不舍地写了一首充满激情的告别歌《别了,留在东陂的弟妹们!》, 盛传全校,唱起来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这首歌后来还传到连中,启迪、激励连中后来的弟妹们,并肩前行。令人万分遗憾的是,听说曲作者马鲁勇士,不久便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

  忆往昔,毋忘国耻;看今朝,睡狮醒了!随着两个百年中国梦相继实现,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伟大理想,将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在地球东方。

  (丘质模,1932年6月出生,广东连县人。英语高级讲师。曾任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党委委员。1985年调入广东外语师范(五年制专科)学校,任该校及广东省小学师资培训中心主管副校长、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新加坡:罚出来的文明
  2. 全民开卷|读书三问:为何 何为 何不为
  3. 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