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闻工作者须知的“二、三事”
薄文军

   

    我们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新闻从业人员都能有幸在国家级媒体供职,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站。更多情况下,一个新闻从业者在大学毕业之后,只能到省市一级的媒体供职,尤其是地级市的媒体。

  地方新闻媒体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地市级媒体。因为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政策,县级新闻机构一般不再拥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也不再拥有严格意义上的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它们所拥有的往往只是内部准印的报纸、杂志和上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分支频道。尽管许多县级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仍很活跃,但正常情况下,一个地级市所辖各县区的新闻频道播出时间相加,或者是从业人员相加,其总量不会超过相应市级媒体。但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内,每个地市的新闻频道播出时间相加,或者是从业人员相加,是远远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媒体的。一些省份的省级媒体可能会在各地市办有报纸(子报、地方版)、新闻网站(地方频道),但这部分机构和人员的职能,仍相当于地市级媒体。因为他们关注的范围一般只是一个或几个地市,而不是全省。

  这意味着,我们整个新闻从业团队的结构,像一个“不倒翁”,或者说像一枚鸡蛋,上端是细的,越往下越粗,而到了底端再次收窄。其中最粗壮的部位,就是地市级媒体,其次则是省级媒体。所以,作为将来的新闻从业人员,传媒高校的学生,应该做好毕业之后到地市级媒体供职的打算。

  或许有人要问,这有什么不同呢?在首都、在省会卖肯德基、麦当劳和在地级市卖肯德基、麦当劳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你卖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当然没有不同,可你卖的是信息。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肯德基、麦当劳店铺与顾客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但新闻媒体却不是这样,地市级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基层、接近社会、接近生产生活。与上级新闻媒体相比,地市级媒体有着许许多多的先天优势,也有着许许多多的顾忌、犹豫和无奈。

  作为地方媒体记者,你必须了解新闻传播规律,必须了解你所供职的城市,必须了解你所在媒体的受众,必须了解你的合作伙伴及竞争对手,必须不折不扣地了解你周围的部门单位、城市乡村。在地方媒体供职,你所关注的其实就是街坊的生活、邻家的院落。你无法置身事外,无法超然洒脱,因为你与你的采访对象、读者群体共有一方水土,共享一片蓝天。新闻从业人员固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在地市级媒体、省级媒体还是国家级媒体供职,对你的职业素养、工作技能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但同样具备了这些素养与技能,因为工作的环境不同,离终端受众的距离不同,你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也就不同。这些问题,到了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你将思考得愈来愈细致,体会得愈来愈深刻。

  我们经常说“新闻无学”,经常说从学校学到的、从教材看到的,到了具体工作中用途不是特别大。其实,这不是用途大不大的问题,而是知识技能有没有被盘活,才智创意有没有得到有效释放的问题。关键一点就是我们在理论学习阶段,往往只掌握了新闻的共性,而没有掌握新闻的个性、地域性。我们没有意识到“学”与“术”的差异,没有找到工作的一般性技巧。说得更直白些,新闻其实是在“求同”基础上做到“求异”,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产物。新闻写作可以有窍门,可以通过正向研究、逆向研究,甚至可以通过模仿、克隆,通过一些常规的模板迅速入门。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实现个性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新闻是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理论与实践不断互动、不断磨合、不断印证,以推动其不断创新的工作。在人才的培养培训方面,除了那些通用的教科书,每家媒体往往都有自己的《采编手册》《新闻手册》之类的东西,用操作性极强的铁律,让被培训者达到速成。而在实际从业过程中,新的记者、编辑进入到一家媒体,也是在用这家媒体有形的、无形的《采编手册》《新闻手册》来暂时置换掉自己脑子里学了三年、四年、七年、十年的新闻理论乃至新闻写作技巧,以更加迅速有效地适应岗位需求。

  一些老记者、老编辑,也正是借助了这种有形的、无形的《采编手册》《新闻手册》,借助于他们驾轻就熟的“游戏规则”,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记者、新编辑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感觉到实践经验比书本知识更有用。而当新记者、新编辑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完整周期,成为一名熟练工,便会发现所谓实践经验不过如此,新闻的要义是实践与创新,新闻思想、新闻理念至关重要,书本理论并非百无一用。

  所以,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最关键的就是尽快由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经常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的“门外汉”,尽快转化成为一个轻车熟路的熟练工,然后在得心应手的工作中,实现对自己、对前辈的一次次突破,最终锻造自己的长处与强项、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本文为作者著作《解构地域新闻》之序言,略有删节)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大国工匠”的成功学:摒弃成功的执念
  2. 抗战胜利70年 | 老兵日记(一):乱世少年 九死一生
  3. 传统文化之我见 | 三叹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