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标签化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容易因为身上的某些特质而被别人贴上标签,而我们自己也在乐此不疲的为别人贴上标签,或调侃,或严肃,而隐藏在标签背后的却往往是成见。
一直以来,校园青年都在悄然进化,从革命青年、知识青年到文学青年再到如今文艺青年、“二货”青年大行其道,关于青年的定义已经没有那么普通,就连最普通的普通青年,也因其普通而被打上了普通青年的标签。
与标签对应的往往是刻板印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普通青年,生活平平淡淡,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一鸣惊人,有的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他们对文学及与人类艺术相关的东西无过多热情,只关注于生活本身,在生活中慢慢被磨平了棱角。而文艺青年则永远以精力过剩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情绪饱满,情感丰富,对生活充满想象,大都具有自由主义倾向和或深或浅的对世界的担忧。而“二货”青年则往往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精神反应,他们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给你意外的惊喜。这三类青年,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本上都可以归为“另类青年”。
另类青年,最容易让我们在认识他们时带上有色眼镜。面对普通青年,我们常常容易断定其没有突出气质,容易滑向平庸;对于文艺青年我们则担心其能量的过度压抑得不到释放;而“二货”青年则常常让我们头大,因为无法预判他们的行为规律而不得不常常担心其会不会给我们“惹事”。就是带着这些成见,一下子本来在青年成长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常态特征慢慢的就成为了我们教育者心中的担忧,慢慢的就成为了我们对学生分门别类贴标签的理由。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所谓的另类青年大都有其“独特气质”。普通青年虽然行事低调,但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低调的人一直在不断地做着修炼自己完善自己的事情,他们身上没有那么多的“面子工程”,却总是会让人看到踏实苦干求上进的影子。文艺青年虽然情感丰富,有时满腹牢骚,但我们也时常看到他们的作品满怀人性关怀,他们的思考充满责任和使命。而至于“二货”青年,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他们一根筋的坚持一件看似不可能成功或貌似没有意义的事情,但终究“二货”青年就是不同常理,当你断定行不通的时候,他们却往往能够靠着那一根筋的坚持而走通那危机四伏的“华容道”。
所以,我们应该要看到,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其个人经历、成长环境的把不同,其外在会表现一些看似“另类”的特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别具一格的内涵。如果我们对于“三种青年”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三种青年”的态度仅仅停留在调侃或是嘲弄,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到一个扼杀天性和歧视打压异己的误区。回顾历史,你可曾记得哥白尼的故事。当人人都把地球当作世界中心时,固执坚持太阳是世界中心的那个人是否就是中世纪时期的“二货青年”呢?多元世界,释放人的天性,就是在培育这个世界的创造力,让我们对“另类青年”多一份包容,多一点欣赏,用我们充满发现的眼光和满含包容的心充当好这些“另类青年”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