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老了 谁来扶我
周成洋

      有一种社会风气很不好,甚至说很是恶劣。

  近年来“扶老人会被讹”的思想认识如一颗毒瘤深扎公众心底,媒体和不明就里的网民在其中起到了不小推波助澜的作用。我问过一些青年人同样的问题:“如果你看到了老人摔倒,会扶吗?”统一回复:“不会!”如果再和他们细聊,他们表示:“如果在自己家那边,都是认识的街坊邻里,自然会扶。如果到了异地,人生地不熟,扶了万一被讹那多心寒!”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成为了人们对那些“摔倒老人”的印象,各种负面情绪的段子更是在网络舆论场中甚嚣尘上。我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微博,“今天好刺激啊,我去扶了一个摔倒老人!”。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扶老人成为一件“刺激”的事情,那么社会该变成什么样子?其中隐含的戏谑口吻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这种诙谐与幽默,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矛盾心理。真不知道,当我、我们这一辈老了的时候,万一哪天就倒在了路上,还会有人去扶我们吗?

  “老人到了该不该扶”根源于著名的“南京彭宇案”。2006年,南京小伙彭宇和老太发生纠纷,在法院审判中,彭宇声称自己是做好事反被诬陷,一审被判向老太太赔付损失4万多元,一时间舆论认为法院错判。2012年,事实被披露,彭宇承认撞人。当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几乎所有的舆论导向都在指责老太。一些网民更是“义愤填膺”地跑到老太家门口去泼粪,骚扰老太一家人。网民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将老太一家人批得体无完肤才算是“为民除害”。一群网民都好像自己就是目击证人一般,给老太各种栽赃污蔑。也许你不知道的是,老太并没有坚持到真相水落石出的那天,便已经病逝。晚年抑郁,多次搬家,生活极惨。

  还有一些网民,认定了自己坚持的“真相”,不仅是在网络上攻击他们认为的“坏人”,更是会去“骚扰”那些号召大家理性看待事件的人。最终,恶风气越长越盛,好声音不敢出口。

  然而,舆论怪象不曾断绝。前段时间,安徽一个大学生扶摔倒老人称被讹,经媒体放大传播,对摔倒老人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网络上立刻出现了针对老人的谩骂和侮辱。不过警方经过多方调查取证,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与老人相互有接触,女大学生承担主要责任,老人承担次要责任。

  当新闻离事实差距甚远时,当真相被埋于喧嚣时,当舆论成为攻击的武器时,我的内心是悲凉的。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网民,都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扶正社会风气,号召大家理性、客观、冷静地看待问题。当我们老了,还有人敢扶吗?这是我问自己的问题,也是我问大家的问题。当我们在使得老人“越来越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也会老的,也终会遇到我们目前批判的事。让舆论的嘈杂之音散去,让一切回归本真,或才是解决之法。建立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不要轻易做定论,不能僭越法官与警察的职权,这点很是重要。

  凡事皆有因果。今天,如果你不站出来为那些忍受不公的人发声,那么当你遭受委屈的时候,也不会有人为你站台。今天,如果你不扶起摔倒的老人,那么当你老了的时候,也不会有人扶起摔倒的你。

  当我们老了,我不希望人人离之,惧之,躲之。不是老人变坏了,也不是坏人变老了,而是我们目前的舆论环境把老人“变坏”了,是我们亲手把坏人“变老了”。我们应该反思,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对新闻报道的那些未经证实的信息过早下结论,不要被刺激性的标题所误导,跟帖要文明,发声要阳光,不能因为你心中阴暗,便要舆论场迎合你的情绪。

  我并不回避人类本性中的一些恶意,只不过我们应该学会克服这些恶念,把那些我们所认同的具备共识基础的人性之善发扬光大。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便能够得到周边人的帮助和温暖。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价值的尺度
  2. “图灵的困境”:学会“合群”还是我型我秀
  3. "大国工匠"的成功学:摒弃成功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