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娱乐视域看“中国大妈”
吴国宏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某延误航班的客舱中,“大妈”们在放声歌唱,旅客安稳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听不到有谁在抱怨,反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事后,这群大妈们收到来自航空公司的短信,信中除了因航班延误致歉外,还感谢她们用歌声为乘务人员解围。

  曾经的“中国大妈”两鬓斑白,双手粗糙,任劳任怨,为老公、为孩子、为家庭操劳毕生。但近些年,吃苦耐劳、隐忍奉献的大妈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妈们跳起“广场舞”,从国内跳到法国的罗浮宫、俄罗斯的红场,且乐此不疲;中年女性从过去相对被动地守护家庭、子女等到主动出击、积极展现自我的转变,让人们对大妈这个群体另眼相看,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该怎样看待“中国大妈”的种种变化?这反映出怎样的社会进步,又折射出社会转型中的哪些困惑?为此,解放日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胡申生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

  社会角色的松绑与女性人格的拓展

  解放新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任劳任怨的大妈,到今天城市广场上翩翩起舞的大妈,中国的中年女性在不同年代展示出不同的群体形象。该如何解读这种变化?

  胡申生:我理解,大妈是一个中性词,既不是褒义的,也不应是贬义的。

  上世纪60年代的大妈形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贤妻良母的、在居委里协调邻里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相对内向的,而非外向的。今天的大妈形象出现了变化:一是文化程度提高了,大多念完中学,甚至有的念完了大学。二是外在形象和身体状况更好,不是老态龙钟、无暇打扮的,而是更加注重穿着、行动敏捷的。三是经济条件更好,大部分不能说很富裕,但至少不愁吃不愁穿。四是精力过剩。很多人从麻将桌边走进社区文化中心参与各种活动,如绘画、跳舞、瑜伽、合唱等,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吴国宏:我也倾向于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大妈群体的变化,这是中国女性地位提升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女性心理学认为,现代女性往往要承载三种性别角色:一是角色超载。要兼顾职场和家庭两个领域。二是角色不连贯。女性往往要走过这样一个成长路线,从女孩阶段、进入学校、工作、建立家庭、生育、返回职场,其间往往会因为生育而脱离职场一段时间。这就会造成女性职业主线的断断续续、家庭主线的起起伏伏,形成两种角色都不连贯。相比而言,男性在职场是一个连续稳步的角色。三是角色冲突。社会对于女性职场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要求不同。职场倾向于把人看成是中性的,甚至要略带攻击性,而女性的家庭角色往往是缓冲剂、补给站、爱的提供者等。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工业化以后,女性普遍面临着上述三种问题。尽管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女性的家庭负担开始减轻,但是对中国女性而言,这三种问题依然存在。

  而当女性进入大妈阶段以后,上述三种问题则开始减弱。一是角色超载的问题减轻。职场对女性的期待开始降低,譬如,45岁的女性在职场会比较稳定,但基本已过职场上升期,而在家中孩子已经逐渐长大,女性倾注在家庭劳动和家庭责任上精力也在减少。角色负担过重的问题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缓解。二是角色不连贯问题缓解,相反角色出现了空前的统一。三是角色冲突问题也基本上克服。

  所以,从女性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和职场两套体系的松绑让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更有可能活出自己,为女性人格的继续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今天大妈们的变化主流肯定是积极的。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老实人小像
  2. 他们说:俄罗斯街上的"破车"跑得快
  3. 今天,舀一口苦难温养我们的爱国精神